这则新闻,一经播报,立刻招致了网络舆论的质疑,真的真的是偶遇吗?你确定不是安排的吗?为此,新京报记者特意采访了涉事郑州电视台时政频道记者徐谨。他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称,与市委书记确实是偶遇。对于网友的质疑,他表示,这则新闻建立在新闻真实性基础之上,是“完全经得起检验的”。在确定这个“完全经得起检验的”偶遇之前,无论是当事记者的解释,还是郑州市委工作人员的介绍,似乎都已经给了广大网民一个“确属偶遇”的说法。而从理论上看,即便是一名普通市民,在大街上或地铁中,偶遇市委书记,似乎也不是天方夜谭,这并不值得大惊小怪。然而,为什么记者在地铁偶遇市委书记,就引发了那么强烈的“老不信”呢?这确实需要我们反思。
“老不信”的声音,之所以如此强烈,关键在于,官员们刻意安排的“镜头”,太多太多了,多得让老百姓们不敢相信。同样是新京报,2010年8月10日报道,一自称武汉交警的男子向网络爆料:8月3日,10名交警接通知后在烈日下等了30分钟,等来武汉市交管局政委王斌,随后交警们排队让其擦汗。虽然交管局的官方解释自然是“造谣”,但网络中的口水比交警头上的汗水不知要多出多少倍了。相比之下,因为官员摆谱而折腾儿童的新闻,更是提升了“老不信”的强度。2012年6月12日中国新闻网报道,6月11日上午9时,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大街,在某大型宣传活动现场,几十名小学生顶着烈日站场。当日为星期一,太原的最高温度达到30℃,是学校正常上课的时间。一年之后,大河网2013年5月29日报道,5月28日,在河南省洛阳市一高中运动场上,老城区庆六一阳光体育队列展示暨表彰大会举行,千余名小学生现场表演。期间突然下起阵雨,小学生穿着单薄的演出服装在雨中表演。至于以宁国官员看望百岁老人PS照片为代表的“悬浮照”,更是让民众认识到,现在,许多官员,即使是精心安排的偶遇,也不屑为之了。
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之下,记者在地铁偶遇市委书记,也确实让千万民众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这只能说明,官员的信誉早透支光了,而且还是恶意透支。当然,这并非全部。能够“身入”民众的领导,还是大有人在的。新华网就曾报道,芜湖市副市长詹云超,就“几乎每天都骑车送女儿上学”。然而,假作真时真亦假,因为恶性透支的作秀太多,类似市委书记乘坐地铁的新闻,只能导致强烈的质疑。
解铃还需系铃人,只要官员们真心实意地“身入”民众,为民排忧解难,那么,对偶遇的质疑,自然就会烟消云散。而从普通民众的角度看,我们似乎也没有必要怀疑一切,以“洪洞县里无好人”的心态去看待官场与官员,那只能给自己、也是给整个社会添堵。而从根本上说,我们但愿记者在地铁偶遇市委书记,确实是偶遇。
文/范德洲
来源:红网
作者:范德洲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