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求包养”凸显“中国式”教育错位

来源:红网 作者:俞伟岸 编辑:易木 2014-01-27 00:05:16
时刻新闻
—分享—
  1月19日,小琳(化名)电话报警称,她是池州某高校一名在校大学生,1月18日晚被青阳开发区某企业老总儿子强奸,但该男子具体姓名不详。细心民警发现小琳所述案情与强奸案有出入,经民警耐心劝导,小琳最终道出实情。那名陌生男子自称是青阳县某企业老总的儿子,一番网聊后,小琳与对方达成了包养协议,男子承诺每月给她1万元人民币。1月18日晚,两人见面发生关系后,男子并未如约给其钱,而是借机溜走了。(1月25日新华网)
  
  现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尤其是城市家庭基本上在物质方面都不缺乏,于是大家转而追求精神满足。而对于大多数父母来说,子女的出息能给自己带来“面子”,这“面子”就是他们的追求。
  
  父母以子女为荣一点错也没有。问题是现在大多数中国的父母评判子女出息与否的标准实在过于狭隘。如果孩子们在读书,那这个孩子考得分高就是出息,分数不高的就是“差”生。于是社会上的各种“补习班”就应运而生,什么“数理化强化班”、“期末冲刺班”、“寒假拔尖班”应有尽有。就是没有一个班告诉孩子“分”真不是你的命,在你以后的人生中所有他人用来评判你的“分”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得知道自己是什么,要什么。
  
  从小用来评判孩子高低、好坏的“分”其实不仅仅停留在他们的学生时代,只不过在他们长大后又改头换面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曾经的孩子们面前。例如说你有没有读一所好的大学,有没有找到一份好工作,有没有嫁一个好男人等等。而这一切其实都指向一个终极的评判标准—--“钱”。
  
  当初父母只记得教育孩子要好好读书,读书的现实短期目标是考高分,读书的长远目标是考好大学,读书的终极目标是赚很多很多钱,然后你就可以从此幸福的生活下去。
  
  于是孩子们越来越不知道理想为何物,他们知道要好好学习,却不知道学习的目的是让他们在这过程中能够认识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于是孩子们长大后也许考上了不错的大学,也许读了很多书,也许考了许多高分,但却还是个只知道要钱的盲流。
  
  但是这样成长的大学生却又还不如真正的盲流。他们从未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过,父母为了孩子能够专心学习把他们养在与世隔绝的温室中。他们想变得富有,却不知该从何开始。于是就有了这样“求包养”被骗的事件发生。
  
  对于被骗的女孩笔者虽同情,但更多的是恨铁不成钢。三十年前的大学生是理想与信念的代言词,是“举杯赞英雄,光荣属于谁”的豪气干天。想要过优裕的生活没有错,可悲的是不相信自己可以凭双手做到这一点。
  
  “求包养”不论上当受骗还是侥幸成功,在求的这一刻起你就丧失了自我的尊严,没有尊严的人再多钱也不会幸福。因为你可以在人前活得光鲜亮丽,但当聚光灯退去的那一刻你早晚要面对自己,是丑是美逃不脱自己的眼睛。
  
  而这一切追根溯源,都和他们在孩时受到的教育有关。只注重分数的教育就是功利主义,接受这样教育的孩子长大后你让他怎样抵抗社会上五光十色的诱惑?
  
  希望父母、学校、社会都能有意识地帮助孩子们建立健全的人格,引导他们学会认识自己,知道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如果有一天孩子们长大后都知道自己是什么,要什么,那么中国的教育便成功了。
  
  文/俞伟岸

来源:红网

作者:俞伟岸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4/01/27/326191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