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有这么一问,还是跟刚刚过去的春节有关。春节的社会意义,决不仅仅是给了亲情一个舞台这么简单。在城乡二元格局依然明显的当下,春节必然成为城乡各种元素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时点。也许只有在这样一个盛大的民族节日里,众多长期生活在城里的人们才有机会返回故乡,亲身近距离地体味和考察他们已经不熟识的乡村生活。
“故乡沦陷”是前几年就已经开始流行的词汇,想必也是一些文化人春节返乡的共同观感。今年春节期间,媒体同样也对“农村沦为假冒伪劣商品卸货场”等问题进行了披露和反思。《人民日报》近日更是刊发回老家过年的网友文章,直指当下的一些乡村赌博成风、攀比无处不在、环境污染触目惊心,感叹“回不去的故乡”。发现问题很重要,但眼下已经到了需要解决问题的阶段。
对于上述问题,《南方都市报》近来有一篇社评谈及,要培养乡村知识分子,重建你我精神故乡。于文化层面而言,这种建言当然有其价值,但这显然不是答案的全部。乡村问题层出,但乡村也在试图自行给出某种答案。从一定意义上讲,这种内生的探索,比外源性的帮扶更有价值和意义。比如乡村环境问题,乡村自我应对所体现出的乡村智慧无疑是值得关注的。
近日,红网所报道的湖南安乡探索农村垃圾多元化处置的种种做法,给人不少启示。在多数人的印象中,农村每家每户少不了一个垃圾堆,目的是消化生活垃圾兼带沤粪肥。然而,这种传统的垃圾堆往往成为污染村容、污染空气和地下水的污染源。对农村生活垃圾进行科学处置,是维护乡村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安乡在激励机制和科技含量上,做得很有特色。
凡事倚重行政命令,曾是基层工作的一大弊病。安乡在乡村垃圾处置方面走的却是另外一条路,他们对农民的垃圾采取的是有偿回收的办法。农民上交可回收垃圾,除了冲抵卫生保洁费,还可以到商店兑换肥皂、牙膏等生活必须品。为了减少村民对一次性餐饮用具的依赖,安乡一些地方拟向置办酒席的农户免费提供瓷制餐具,向茶馆免费提供瓷杯。
为了实现符合乡村实际的垃圾分类减量,当地的乡干部甚至发明了一种小型垃圾焚烧炉,并获得国家专利。这种焚烧炉由财政出资建造,无偿提供给农民使用。
一个好的生活环境,不但城市居民需要,农村居民也同样有权享有。而且城市环境与农村环境之间也没有一个相互绝缘的界线,被污染的农村环境必然成为整个恶劣环境的一部分。在这个意义上,农村垃圾去哪儿的问题,绝对不是仅仅只与农民有关。回到“故乡沦陷”的话题上,每一个关心故乡的人,都应当关心那些内生的“乡村突围”。
消除城乡二元,推进城乡一体,让城市里的游子也能看得见乡愁。安乡关于乡村垃圾去哪儿的探索,可以视为乡村自我觉醒、有所作为的一个缩影。
来源:红网
作者:周东飞
编辑:杨国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