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话,“十年寒窗苦读日,一朝金榜题名时”,这句话不仅带给学生巨大的压力,也让唯分数论在社会上蔓延。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家长、学生“弃普校、奔名校”的竞争也愈演愈烈,择校费也水涨船高。据媒体报道,在广州,多所名校择校费“起步价”由4万元升为6万元,最高达到16万元。而在北京,择校费少的6万元,最高达25万元,教育部对择校乱收费现象的强令禁止,并没有遏制此乱象,只是让择校费潜移默化中变成“捐资助学费”、“赞助费”、“借读费”等不同的代言词,收费金额反而越来越高了。
如今,教育部出台新政,力争采取切实举措,标本兼治,破解择校难题,实现2015年,19个大城市所有县(市、区)实行划片就近入学政策,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这一目标。可笔者看来,若要破解择校难题必须追根溯源,对症下药。
学校之间存在差异导致择校现象,择校费的存在其实是教育发展不均衡的表现。家长和学生心中所谓的“名校”多数都是升学率名列前茅的学校,孩子的成绩与老师的素质休戚相关,这些“名校”拥有优越的教学资源,具有丰富教育经验的老师,必然赢得家长们的青睐,为了孩子能考入理想学府,家长们自然不惜血本,拼命找门路。另外,一些中学与重点高中存在不可告人的“长期合作”,也助长了择校的歪风。
众所周知,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破解择校难题绝不仅仅是禁止收取择校费这么简单,如何使教育资源得到最优配置,让孩子们都能上好学才是亟需解决的核心问题。笔者认为,教师流动是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突破口,改变优秀教师由农村流入城市,由普校流入名校的常态,保证让孩子们能够公平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另外,优质校兼并薄弱校也是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笔者相信只要坚持教育均衡发展理念,对症下药,定会将“择校费”消弭于无形。
文/李蕊
来源:红网
作者:李蕊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