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礼清单”并非新闻,几乎每年都要“偶然”几次,读者对之早已“审丑疲劳”,但在整风日盛的背景之下出现,还是颇令人玩味。
从曝光的名单看,不仅涉省,也有地方基层,并且都集中于“环保、安监、质监、发改”等关乎企业“钱途”命运的要害部门,而送礼名单长达20余页,其严重程度令人瞠目惊心。企业如此顶风作案,显然并非全是“心存侥幸”。
行贿受贿,根本在于官企之间存在关联。所以去年中央屡屡出台有关法规条例,将行政权力分解下放,对权力进行约束归笼。权力被削减,对企业影响自然会少些,但无论行政权力怎么下放,总得有人审批。再怎么将权力关进制度笼子,只要有影响企业生存命运的可能性存在,就注定会存在聚集于笼子边缘的“喂鸟人”。烧香拜佛,其义立现,就是对公权力的收买,行权钱勾兑之实。这就是问题所在。
众所周知,贪腐从来都是双向的。对于官员有诸多禁令监管约束,但对于企业,尤其地方民企,如何约束监管,却鲜见有效法律法规。虽有疾风,但对喂鸟人来说,却是无关痛痒,根本形不成威慑,所以只能成为其耳边风。而查处起来更是不易。媒体报道的“三峡集团被曝工程招标违规多,基本一查一大片”也是这个原因。国企如此,其他企业会是一个怎样的情景?你敢要,我敢送,嚣张至此,岂是“心存侥幸”?
此前送礼清单曝光之后,查处起来,有的是蜻蜓点水,有些则最终不了了之,成了无头案,也是如此。有网友希望执法者能按图索骥,并深挖下去,查一查是否存在其他利益往来。这种期望显然过于乐观。退一步说,即便追查了,“偶然曝光”身后蛰伏着的衮衮“偶然”,又该如何发现?如何查处?
“送礼清单”如割春韭般绵绵不绝,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反贪防腐,存在死角盲区,并且还很严重;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从根本上遏制企业送礼歪风,必须健全预防腐败制度,编制好两只笼子。现在,权力笼子有了,关住企业这只“喂鸟人”的笼子还不见踪影。尽快探索并编制出来,将喂鸟人关进锁牢,已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严峻命题。
文/晴川
来源:红网
作者:晴川
编辑:艾伦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