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条新闻,很多评论界的同行都在谈论着它的对与不对。有人认为是对的,因为小小的惩罚可以让大家互相监督。有的人认为不适合,这牵涉到公平。专家也给出了结论,他们认为这样可以培养大家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对于这条新闻,我更关注的是另一面。这样的办法既然可行,我们是不是可以用到反腐倡廉上,是不是让政府也借鉴一下这样的“连坐制”惩罚措施?
什么是“连坐制”?就是一个小组,一个团队,一个集团,犯了小错误的时候,就“牵连”一下这个小团队里的所有人。尽管,这样的模式确实有损公平,但是,如果从有效监督的角度来看问题的话,这未尝不是一个好办法。对于不做作业的学生来说有作用,对于我们的官员监管也是会有作用的。
在官员监督困难、腐败潜伏很深、案件起底不易、官员互打掩护的情况之下,我们的反腐工作受到了不小的阻力。我们不妨也给官员的监督,来一次“连坐制”惩罚。
我们在一个单位,可以把公务人员也分成一个个小组,这些小组的荣誉共享,犯罪也“共享”。如果一个人不作为,就视为所有人都不作为;如果一个人违法乱纪,就视为所有人违法乱纪。当然,在“株连”的时候,是需要区别对待的。对于犯了事的人、不作为的人,处罚力度就要大些,对于被“株连”的人,处理的力度可以小一些。这样的“连坐”,可以和我们的绩效工资挂钩,也可以和我们的提拔挂钩,更可以和我们的考核挂钩。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我们给官员的监督找到了一条出路。一方面,可以用这批人弥补我们监管力量薄弱的缺点;另一方面,可以解决“天高皇帝远”、鞭长莫及的诟病。事实上,有些地方之所以腐败案件多发,不作为事件多发,都是因为这些人身边的同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使然。有的人仅仅做到了自己有作为,自己不腐败,而对于身边的腐败和不作为却不愿意多管闲事。而事实上,正是他们才最清楚某些腐败分子的底细,甚至是眼睁睁的看着他们一步步腐败下去的。
如果能够实施反腐倡廉“连坐制”的办法的话,这些基层的官员,这些被分到了一个小组的官员,势必会考虑自己的前途,自己的利益。他们就会对一个小组里的、身边的官员进行监督,以维护自己的利益。这样对于反腐倡廉会有不少的好处,大家都为了个人的利益不得不去互相监督了,腐败就会少了,作风也会好了。
学生“连坐制”惩罚,能否让官方借鉴?值得思考!
文/郭元鹏
来源:红网
作者:郭元鹏
编辑:艾伦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