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卖萌”国学可以有 常识错误要不得

来源:红网 作者:田佳玮 编辑:易木 2014-02-24 00:04:12
时刻新闻
—分享—
  “‘千里共婵娟’里的‘婵娟’指的是什么?‘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什么?男子行拱手礼时应该左手在外还是右手在外?”近日,一篇“国学200题,你做对多少”的帖子在网上热传。不过,有网友吐槽,这份冠以国学之名的考题有好多常识性错误。你来做做,看能不能挑出刺来?(2月22日《现代快报》)
  
  所谓的经典,其实就是我们一直想读,却一直没有时间读的书目。这虽然有调侃的意味,但是却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学与普通读者之间的一段距离。中国国力的提升,对世界影响力的增强,带动了国学热。在世界学习国学了解中国的大背景下,如何让国人了解国学,学习经典,理应成为提上日程的议题。
  
  “卖萌国学200题”走红网络,是将传统的中国文化,和互联网——这个草根参与的平台联系起来,可谓是传统和现代的有机结合。可以让大家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到国学,增强了大家对于国学的学习积极性,点个赞也是无妨。但是,如果在卖萌的时候,出现大量常识性错误,就实在让人不敢恭维了。常识性错误不仅会对人们产生误导,也反应了一种将国学娱乐化的态度,难怪成为槽点所在。
  
  不是所有的卖萌都代表可爱,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对卖萌买账。如果卖萌没了“底线”,出现大量的常识性错误,势必就有点“玩”的过火了,遭到学界的批评也是咎由自取。因此,卖萌务必在一定的范围内,不温不火才行。探索如果让国学放下“身段”,让国学更“接地气”,缩短与国人的距离值得提倡,但在具体的行动上一定要注重把握“火候”。
  
  激发民众对于国学的热情,最为重要的是国学获得与时俱进的发展。时代在进步,环境在改变,人们之所以感到国学艰深难懂,是因为其内容所反映的历史时期距今遥远。因此,挖掘国学经典对当下的意义:对于执政者的启示,对于社会建设的指导,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调节……这才是国学能够在当下长盛不衰的出路。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标签,而一个国家对待文化的态度,也直接影响着这个国家的发展理念和前进方向。中国走向世界,掀起了一阵“国学热”,作为国人,如果不能对国学经典达到熟稔,至少常识性知识应该了解。娱乐本身没有错,“卖萌国学”也无可厚非,但如果将作为民族文化载体的国学与娱乐等闲视之,拿来消费,难免有亵慢之嫌。因此,卖萌国学可以有,常识性错误要不得。
  
  文/田佳玮

来源:红网

作者:田佳玮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4/02/24/327984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