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莫用“生意经”淡化八项规定的深意

来源:红网 作者:知风 编辑:易木 2014-03-08 00:03:03
时刻新闻
—分享—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贵州代表团6日举行开放日活动,吸引了境内外诸多媒体记者。面对敏感问题的追问,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省委书记赵克志坦诚应对:中央治理公款消费不会影响茅台销售和产业发展问题。(3月7日《新京报》)
  
  前几日,东莞市长面临“扫黄”和“经济转型”的记者追问,出现了语焉不详的尴尬场面;而今,贵州省省委书记也遭到了记者“敏感问题”的追问。不同的是,“贵州省省委书记赵克志坦诚应对:中央治理公款消费不会影响茅台销售和产业发展问题”。
  
  然而,让人百思不解的是,为何一项利国利民的政府举措,总会和相关的经济发展问题联系起来?这种看似很有针对性的敏感问题,其实是在用“生意经”淡化八项规定的深意。
  
  比起东莞的“扫黄”来,茅台销售自然要更能上得了台面,但如果因此而让赵书记能够“坦诚应对”,其实也已落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若说中央治理公款消费影响了茅台销售和产业发展,就疑是在对八项规定发难;若说中央治理公款消费不会影响茅台销售和产业发展问题,又似乎八项规定还没有触及到“茅台”这个公款吃喝的主角。
  
  虽然赵书记用“公款消费和一些名酒、名烟的消费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为“中央治理公款消费不会影响茅台销售和产业发展问题”自圆其说,但最终还是用“八项规定出台后,茅台有一个营销战略转型的问题”解套了的。令人惊讶的是,不管是质疑东莞会不会因“扫黄”采取“经济转型”,还是“茅台”已经实行的“营销战略转型”,都把“生意经”当做一块“试金石”,用来衡量反腐败举措的相关结果。这种对反腐败意义和成果的“追问”,是不是太“拜金主义”了?
  
  反腐败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党风的建设,以此引领社会风气的进步。而一种好的社会环境,必然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那么,纠缠于反腐败和经济发展的利弊关系,至少不是反腐败斗争的当务之急。假如类似东莞的“扫黄”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八项规定影响了“茅台”的销量,是不是让反腐败投鼠忌器?而从根本上说,但凡被反腐败“伤及”的经济发展手段,本身就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向。
  
  因此,着眼于反腐败举措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淡化反腐败政治意义的同时,也让一切向钱看的拜金主义的不良社会风气暴露无遗,这种对所谓敏感问题的追问,弥漫着逐利的铜臭味。怎么就没记着问一问:东莞的“扫黄”是否让当地的社会风气洁净了一些;八项规定在整治官场腐败中,起到了怎样的效果?为何就一头扎进钱眼子里了呢?
  
  文/知风

来源:红网

作者:知风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4/03/08/329096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