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及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主要任务时,钟正洪指出,将着力抓好粮食生产、农业经营、基础设施、乡村治理等6大方面的工作,并将大力实施“百城千镇万村”新农村建设工程。2014年,将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重点,完成4000个村庄的环境整治任务,建设300个美丽宜居乡村,每年重点打造100个“美丽乡村”和10个“美丽乡镇”。
“炊烟缭缭、波光粼粼、满目苍翠”……描绘出一副美轮美奂的农村山水画卷。东晋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更是用“衣帛丰足,怡然自乐,寄情山水,远离尘世”来表达古人对那片人间仙境的向往。的确,清澈的溪水、纯正的空气、蔚蓝的天空、碧绿的森林、放心的食物、畅快的自由,又叫人怎能不羡慕。
而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的重视,特别是连续12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以及城镇化建设的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完善、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文明素养得到提升,“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在眼前。我们惊叹于农村发展变化的快速、巨大,但同时,农村在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特别是环境污染问题,成为了一个最棘手、最严峻的挑战。
这绝非危言耸听。一方面,由于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等有机肥料,造成土地面源污染严重,土地贫瘠化趋势明显。据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调研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3%。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部分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开始向农村大规模转移,辖区水、气、声受到严重污染。浙江绍兴“酒缸”变“毒缸”,河南新乡造纸废水“浇”麦田,河北梅花味精厂工业废水污染方圆数公里……一夜之间,农村成为了最大的“纳污地”。
在党的十八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描绘了“美丽中国”新蓝图,建设“美丽乡村”理应是题中之意。要建设“美丽乡村”,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必须要高度引起重视。“绝不能牺牲环境来换取GDP的增长”、“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省委书记徐守盛的话语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我们很欣慰的看到,随着农村垃圾治理、城镇污水处理行动三年计划、农村清洁能源等一大批环境治理工程的实施,我省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正在逐步改善,而此次百千万工程印入“一号文件”,也标志着全面吹响了美丽乡村建设的“集结号”,我们期待,在执政理念的转变、群众环保意识的强化、环保工程的实施等多重“利好”带动下,“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定将不是梦想。
文/吴俊
来源:红网
作者:吴俊
编辑:艾伦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