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深圳机场新航站楼于去年11月28日正式启用,而仅在半个多月后的12月17日,该航站楼便因为受到冷空气和暴雨的影响发生过严重漏水事件,深圳机场方面曾表示由于结构复杂,防水难度大,但新航站楼的漏点控制在1%以内,完全符合标准,且机场方面将采取措施,避免今后再出现类似情况。言犹在耳,深圳机场再次成了“水帘洞”。不知道面对公众质疑,机场方面这回又将如何自圆其说?
当然,深圳机场最省心的做法,就是将问题推给老天爷,声称“都是暴雨惹的祸”,机场漏水纯属“自然灾害”。甚至还可以整出一些“百年一遇”、“千年一遇”、“万年一遇”乃至“有史以来最X”的噱头来。只不过,类似借口现如今已经被用滥了,公众的分辨能力也提高了,再祭出这种噱头来不仅很难服众,很可能还会沦为笑谈。
因此,我建议,深圳机场此次不妨直面问题、彻查漏水背后的真正原因,并及早如实公诸于众。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据常理推断,最大的可能是两个,一是“先天不足”,工程设计和建设质量存有隐患;二是管理不到位、整改不及时,以致于漏水现象频发。
刚投入使用不久的机场就频频出现问题,肯定是不正常的。问题暴露后,既要抓紧时间返工整改、消除隐患,更要严厉问责,对失职失责者予以处理。每一个问题工程背后,必然隐藏着诸多猫腻,或暗箱操作,或偷工减料,或有其他更隐蔽的“操作手法”。无数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并使其成为一种公认的“常识”。出了问题必须追责。监管放水、究责缺位,比工程本身漏水更可怕。
文/李维焕
来源:红网
作者:李维焕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