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以暴制噪:相逢一“炮”,怎泯恩仇?

来源:红网 作者:李晓亮 编辑:易木 2014-04-01 00:27:57
时刻新闻
—分享—
  打仗时,狭路相逢勇者胜,谁豁出去谁赢。但居家过日子,却犯不着动辄短兵相接、好勇斗狠。有理不在声高。能文明优雅地摆事实讲道理,就犯不着声嘶力竭,吹胡子瞪眼,甚至直接PK暴虐指数了吧?
  
  所以崇尚规则和法治的文明社会,断不该出现本为小区“消音降噪”的广场舞之争,却异变为“高音对轰、扩声对战”的闹剧吧?可惜,还真出现了。温州一小区,毗邻广场,业主苦广场舞噪音久矣。长期交涉未果,遂凑26万,不惜斥巨资购买一套远程定向强声扩音设备,即“高音炮”,对着广场舞循环播放“降噪警诫”。(3月31日《温州都市报》)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冤冤相报何时了?广场舞之争,已升级为广场舞之战。此前武汉、北京等地,已陆续出现几起较极端的驱散“广场舞”的新闻。手法不尽相同,“泼粪”、“放藏獒”、“鸣枪”、“掷水弹”等,不一而足;现温州“高音炮”也加入战圈,攻伐越来越热闹。枪“炮”齐鸣,阵仗夸张,不言而喻。
  
  而不管此前,还是这次,若仅从表面网民意见看,支持此类极端手段的网友,竟占到惊人的八至九成。当然,这种网络民调,取样不科学。可能发言最踊跃的,都是饱受噪音之苦的年轻人,甚至是受害最深,作息颠倒昼伏夜出的夜班人群。
  
  若拿同样问题,去问街沿河边下棋遛狗搓麻将的老头老太,结果可能截然相反。他们退休赋闲,作息规律得几乎可作为广场舞起止时间表,本身或都是广场舞主力人群。他们意见,同样不可作为主要民意参考。
  
  正如木桶理论,短板决定一切。以政策手段而论,恰该是拿最具代表性的“毗邻公园广场的夜班业主”意见,作为相关法规和政策的核心论点。这就是降噪政策木桶最短一块板。只有补齐这条板,普惠效应才会最大。
  
  如果说十年前,广场舞焦点主要还在增进社交、增强体质,丰富民众文化生活上,那近年来焦点早已转移到“规范而存续”与“降噪免扰民”上了。这早已成热难点的社会命题,而如果延展其社会意义至大众健身娱乐、民众文化生活以及更核心的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与人均健身场馆面积上来,或也算一个政治命题。
  
  与民相关的政治,绝大多数就是这么家长里短,柴米油盐。去人民大会堂投票,离你很远,但楼下广场舞、坝坝舞的距离远近、休止时间、音乐分贝,以及违规后处罚监督,这些却是离你最近的。不是每个人都能进场投票,但至少你该有决定代表你投票人的监督方式和实际监督权利与效力。
  
  有经济学家以公地悲剧等经济学角度谈广场舞治理,认为明晰产权能解决公共资源过度侵占使用问题;有学者从文化心理讲,广场舞与国人无独立人格而偏好群体性依赖有关;也有无公共意识的素质论等。但不管怎样,广场舞不能无视规则地群魔乱舞,不管是政府层面提供专业场地,加大噪音扰民执法力度,还是个体层面,增强权利边界意识,都必须在一个共识性规则下,积极作为,让民众看到解决的希望。
  
  否则,业主诉求无望,而噪音噬魂入骨,监管却不闻不问,那最后只能是如“高音炮对射”这样的私力救济盛行。相逢一笑,变相逢一“炮”,以暴制噪,蛮力对峙,又怎泯恩仇?
  
  文/李晓亮

来源:红网

作者:李晓亮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4/04/01/331232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