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公积金改革别总是“缝缝补补又三年”

来源:红网 作者:赵查理 编辑:易木 2014-04-03 00:04:20
时刻新闻
—分享—
  据悉,北上广三地沉睡的住房公积金在300—600亿之间,高结余资金大都处在“沉睡”状态,难以被提取、合理运用,导致高贬值。专家称,提贷门槛高,受惠人群少,进一步拉大收入差距,住房公积金背离设立初衷,成“劫贫济富”工具。(4月2日《广州日报》)
  
  公积金被指“劫贫济富”,是指如今全国各地房价高企,北上广地区动辄数万元一平方米,买房子首付就需要上百万元,很多家庭工作多年也掏不起。公积金又不能随便取出来,于是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却只能惠及那些买得起房的人。这意味着,设计初衷为补贴中低收入者买房的公积金制度,已经成为公众买房和生活的累赘,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公积金的是非功过早已条分缕析,上至专家学者,下至平头百姓,都能对优点缺点说出个一二三。说得简单明白些,公积金必须进行改革了,这已经成为全民共识,唯一的区别在于,用哪种方式进行改革能最大化保障公众利益。
  
  其一,通过合并、取消审批权的方式,让公众买房时能更快获得贷款。但是,如今房价一日三变,再快的审批也跟不上房市脚步。而且,这种细枝末节的改革对公积金的弊端无能为力,更像是一味安慰剂。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宁愿放弃公积金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其二,通过扩大公积金的使用、覆盖范围,例如异地购房、生病提取、教育投入,缓解交钱容易提取难的困境。只是,公积金如此使用又和医保等功能重叠,即使扩大覆盖范围允许直系亲属使用这一笔钱,仍然需要繁琐的手续,性价比不高。
  
  其三,彻底取消公积金,将其改为直接经济补贴,这是一个值得探索的办法。公积金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政府当初补贴中低收入人群时预设了两个前提:第一,人们肯定需要购买房子栖身安家置业。第二,人们依靠自己自己管理不好“公积金”。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我们回过头审视前提条件,会发现制度设计有些杞人忧天。
  
  因为,市场经济带来生活方式的变化,尽管有户籍制度的羁绊,人们也已经高速流动起来了。这意味着,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出于经济、工作、生活考量选择不买房,或者其他居住方式。而且,尽管不是所有人都是理性经济人,但就算仅仅出于动物的直觉,绝大多数人也不会胡乱花钱,也会考虑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因为,没有人比他自己更了解个人的利益和需求,政府代替他做出选择未必就是最优的,何不让个人用这钱提高日常生活质量。
  
  公积金改革别总是“缝缝补补又三年”,任何“微改革”最后可能都是徒劳,因为政府不能时时处处做国民“大家长”,鼓励公众自己为自己负责有利社会进步。只是,早已被土地财政套牢的政府部门,是否舍得放下公积金这块含在嘴里的肥肉。
  
  文/赵查理

来源:红网

作者:赵查理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4/04/03/331445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