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需警惕官员下海背后权力与财富的勾兑

来源:红网 作者:张松超 编辑:艾伦 2014-04-24 00:30:15
时刻新闻
—分享—
  南都记者对公开信息梳理发现,最近8年来(即2007年至2014年初),广州市有11位处级以上官员“下海”。其中,有8人出自城建系统(曾长期在国土、规划、建设部门任职或分管城建工作),7人选择进入房企任职。一位猎头公司人士介绍,不少地产公司直言需要有政府背景的人才,“他们有自己稳定的渠道,从不会公开招聘。”(4月23日《南方都市报》)
  
  公务员就好似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拼了命的想进去,里面的人却想出来。近些年来,与基层公务员辞职不同的是,“下海”官员的级别越来越高,从处级到厅级,且大有蔓延之势,从曾经的建湖现象到温州的“辞官下海潮”,再到广州的官员“下海潮”,公众的反应从震惊也转换成了平静,毕竟官员“下海”,本质上仍旧是职业身份的转换,这种转换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是社会观念的一种进步。
  
  但是,从官员到商人身份的转变,一旦涉及了权力与资本,就难免会增加人们对于两者勾兑的忧虑。在这里,倒不是说每一个官员“下海”都会存在权力勾兑,而是只要存在这种可能性,就必须要引起我们的警惕,并在制度层面予以打击。就拿记者梳理出来的数据来说,8名处级以上城建系统的官员“下海”后,7名去房企任职,这样的现象怎能不让公众产生无限的遐想?
  
  通常情况下,官员的级别越高,手中掌握的政治资本就越丰富。而对于一个经济学当中的理性人来讲,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做出选择的基本原则,那么掌握较多政治资本的官员,选择“下海”在很大程度上也源自于趋利的本性,换句话说,经商比起做官的收益要大得多。
  
  而在市场经济当中,个体做出趋利的选择本无可厚非,可是就官员“下海”来讲,在缺乏操作规则的情况下,就不排除部分官员钻制度的空子。比如一些官员在任时有恩于一些企业,辞职后便向相关企业索取回报,凭借着自己的关系网,也足够在商界折腾一番。而这样的“关系经济”本质上就是隐藏在官员“下海”背后权力与财富的勾兑,可谓是另一种形式的腐败。
  
  事实证明,但凡权力涉足市场,在缺乏刚性制度规范的前提下,很容易滋生腐败,要遏制这种现象,就必须要在权利与市场之间设置一条“鸿沟”。具体到官员“下海”,还是需要设计出官员辞职后操作层面上的制度,为权力再次进入市场设置重重关卡,从而消除权力勾兑的可能性。比如“避嫌”,让“下海”官员避开自己长期分管过的领域,免得到时候说不清;与此同时,对辞职的官员必须要实施严格的离岗审计,确保他们走的清清白白,辞职之后也需要对其经商行为进行长期监管,确保不使权力继续发挥余热,更不允许将社会资源变成不正当竞争,从而在尊重个人选择自由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清除权力勾兑的真空。
  
  就目前来说,官员“下海”,说到底还是一种职业选择,而我们需要做的也绝对不是恶意地揣度,而且要尽快出台相应的制度设计,来规避其背后权力与财富的勾兑。
  
  文/张松超

来源:红网

作者:张松超

编辑:艾伦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4/04/24/333170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