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惰人哪,你去察看蚂蚁的动作,就可得智慧。”《圣经》中对于懒惰人的劝勉真是充满哲思的箴言,想区区蚁族尚且储粮于仓中,人类有什么理由拒绝开创和劳作?尽管奔波的人群无不向往清闲,但个人的成就感和人类的发展进步全都于劳动中寻见。如果说80后的就业观念仍然保留着父辈的古风:艰苦奋斗,任劳任怨,那么劳动的价值充其量依旧停留在“生存”和“糊口”的阶段,而90后的择业标准已从“生存”转向“生活”,重拾劳动带来的快乐和尊严。
“一个人、一亩田、在田里劳作、和上帝在一起”,对于“福”字的结构分析虽然不尽科学,但毋庸置疑的是,能够劳动是一种“福”气,“福”就在创造性劳动过程中油然而起。劳动让我们看到了自己身体的能量,劳动也是我们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但在分工日益细致的今天,我们的工作已经异化为流水线上的一部分,劳动成果所带来的惊奇和喜悦仿佛已经不复存在,只剩下“压力山大”的喊累声在“复制粘贴”好的日子里此起彼伏。“当付出的劳动换来的只是痛苦。这种时候,痛苦本身就是劳动的报酬。”梭罗的话相信并不是我们劳动的初衷。因此,90后“找工作唯一不能妥协的就是兴趣”更像是“无快乐,不工作”的宣言。
白领和蓝领的区别,不仅是制服的颜色,更多的是不同工作在人们头脑中形成的固化了的高低贵贱。不仅不同行业之间,就在同一行业之间也形成三六九等的差别。从这种意义上说,尽管“劳动无高低、职业无贵贱”的思想还不能成为大家普遍的认识,但90后毕业生的择业观——更加注重能不能在工作中受到尊重的观念,还是有望给职场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带来一些正向的积极的转变。
除此之外,90后不再一味地重视高学历,而是更加注重专业的需要,这不仅让人欣慰地看到90后的理性和“脚踏实地”的精神,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教育资源的浪费,因此,这是一个新的转变。但是,如果企业不能转变原来的学历歧视,仍旧抓着“985”、“211”的标签不放,就难免让一些求职者心寒。学历文凭都只是一张名片,到底几分真材实货,还得看真枪实战。至于追求快乐、尊严的工作能不能实现,也不能光凭90后的一厢情愿,还得看企业的行动和政策。企业内部的公关,连同企业外部的形象建设,其实都要求企业顺应时代的趋势,认真研究90后的就业特质,实现用人观念的转变。非然,招得人才来,却留不住金凤凰。
没有乐趣的工作,就像一汪没有水波的死潭,任凭你向其中投入多少精力,都会沉入潭底,无乐而返;没有尊严的生活,就像一个巨大的磨盘,你紧咬牙关忍受住的所有屈辱,都是为了下一圈依旧如常的旋转;没有创造的人生,就像一条没有惊险也不会遇到风景的航线,你航行一次的意义,只是来回往返把来者的脚步重踏。
文/田佳玮
来源:红网
作者:田佳玮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