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救灾物资及大量食品霉烂,揭开的是一个秘密,更是一个让人伤心的丑闻。但就在人们围着这些霉烂食品议论纷纷的时候,赶到现场的新生镇党支部书记郭方平要求围观村民离场,并当场打电话叫来其他村、镇干部,调来货车将霉烂物资拉走。这不仅难让骚动的村民心安,反而在错误、过失、失职的路上越走越远。救灾物资霉烂需要爱心安抚,为霉烂救灾物资遮丑,不能一了百了。
这些霉烂物资中,既有2008年“5·12”地震的救灾物资、食品,也有2009年三台县元旦、春节的慰问品。这些物品都是按照地方实际情况下发的,应当全部及时地发放给村民。不得而知的是,是这些物资分配程序不切实际,需要救灾物资的人少,救灾物资过剩,村民不需要,还是相关人员截留,未全部发放到位。这一现象发生在新生镇,类似情况在其他地方恐怕也难以避免。
新生镇纪委书记吉生辉表示,镇党委牵头成立了调查组,目前已确认这批霉烂的食品中方便面、面包、矿泉水等物确属“5·12”地震时领取的救灾物资,而部分衣物也是当时救灾时接受的捐赠物资。这些物资大部分是全国各地群众的爱心,不远万里以各种方式运赠给四川灾区的。俗话说,不是自己的钱心不疼。新生镇一边遮丑,一边说调查,查出问题和责任人又能怎么样?
时常听到有人议论和质疑国人的爱心和公益捐赠,认为国人的热情没有外国人高,提出爱心和公益活动开展得不够热烈,但新生镇的救灾物资霉烂,没有起到救灾的作用,公众的爱心捐赠变成了垃圾,无疑是对捐赠者爱心的伤害。看到这种令人心痛的现场景象,是不是会有一种剧烈的灼痛和伤感?
激活公众爱心,倡导社会美德,提振公众的捐赠热情,要有良好的传统习惯,有让“好人得到好报”的社会氛围;更重要的是,对爱心捐赠的后续信息要有良好的回应、反馈机制,要让献出爱心的群众,知道捐赠最终落到了谁的手中,是如何处置的。若群众知道爱心捐赠到了一个不踏实的地方,是不可能再有捐赠爱心和热情的。
新生镇救灾物资霉烂,有伤公众的捐赠和爱心。这提醒相关方面,不要挥霍公众的爱心,也不要有损爱心捐赠组织的公信,对损失和浪费爱心捐赠及救灾物资的现象和责任人,不能轻易放过,要彻底调查、公正处理,给公众一个答复,给爱心一个安抚。
文/卞广春
来源:红网
作者:卞广春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