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和谐钟塔”项目2011年建成运营以来,游客稀少。当初工程可行性报告预测年收入可达1300万元收益的美好设想,已然严酷地成为看上去很美的肥皂泡。引颈以待的“摇钱树”,成为吸金吞银的“无底洞”。赣州新一届市委、市政府从赣州“后发展、欠发达”的市情出发,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及时调整思路,顺应群众期盼,把有限财力放在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项目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不过,在为新领导班子“转变作风、群众路线”点赞的同时,也别忘了严肃认真地总结前车之鉴。
“和谐钟”停摆,反思不能停摆。否则,后车无鉴,必然重蹈覆辙,恰如杜牧所担忧的,“秦人不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不假自哀而复后人哀之”。如果是私人老板进行如此巨额的投资而迟迟看不见希望收回成本的话,即使不跳楼,也会茶饭不香,寝食难安的。诸多老板跳楼即是一个明证。其实“和谐钟”停摆,已经是后车之重蹈覆辙,是“拍脑门”决策、“拍屁股走路”的悲闹剧又一重演。
市场是无情的;未来是不确定的;投资失败也是在所难免的。尽力免于陷入失败泥沼的关键是,要尊重科学和市场规律,认清客观形势,要集思广益,民主决策。而不是心血来潮,狂妄自大,盲目自信,用老百姓的血汗钱去白白“打水漂”,“心不痛、身不痒”地去轻松交学费。既然“和谐钟”停摆,承认“和谐钟塔”主题公园投资失败,那就要认真总结决策失误的教训,是哪些原因造成了这次决策失误?是谁主导了这项决策?是哪家公司做出了这项工程的可行性报告?决策过程、决策者应当见光。
“和谐钟塔”设想伊始,市民便强烈质疑“花巨资搞形象工程”。赣州已有标准钟,为何要建世界最大的欧式钟塔?官方信誓旦旦:“钟塔将成为赣州百年经典、千年传世精品建筑,它将是未来赣州市新的标志性景观”,甚至定位成“民心工程”。而同时,赣州人均财政收入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24%,贫困率29.9%,69.5万户居住危旧土坯房,饮水不安全人口277.42万;7.1万户用不上电,18.65万户收看不到电视。请问,什么叫“民心工程”?官方哪来的权力、依据什么标准,随口定义“民心工程”?
“民心工程”,常常飘忽在官方的嘴上。不是沉重万钧、谨慎用权的压力,而是漂亮的招牌,无责任的口号。不追究责任,就永远没有责任。没有惩戒,就不叫担责。既然“和谐钟”停摆,“和谐钟塔”主题公园半途而废,决策这项“民心工程”者,现在在哪里?应当出来向赣州人民解释因果、诚恳道歉,并且依据党纪政纪国法承担相应责任。
文/柏文学
来源:红网
作者:柏文学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