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园六院坐落在未名湖南面,最初只有四座院子,即“敬斋”、“业斋”、“乐斋”和“群斋”,与未名湖北边的德、才、均、备四斋相对应,原为燕京大学女生宿舍,建于1926年。1952年高校调整时,北大从市区迁至西郊的燕园,改敬、业、乐、群四斋为四院,并根据原图纸加建了三院和六院,构成了今天北大静园六院。
静园六个院落均为品字形布局的老式砖木结构二层小楼,院门是灰顶红色小门楼一座,由石砌虎皮矮墙联成一体。每座院落中寻窗而上布满墙面的爬山虎、院内高大茂密的乔木以及门前的紫藤花架,各种植物参差交错,为小院赋予了四季不息的生命。这样富有人文气息的建筑设计与北大文史哲等系的人文情怀相辅相成,不但构筑了一道人文景观,更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自去年10月30日一则“北大静园草坪和燕京六院”要拆除的消息发布以来,不少北大师生的关注和社会人士开始关注静园六院的动向。如今,静园六院的修缮设计效果图在北大未名社区网站上一经披露,更是引发热议。人们担忧的是,静园被改得像个“高级会所”,或者成了新的、充满商业气息的“三角地”。
为此,5月10日,北京大学官微发布了北大燕京学堂筹备组声明称,“学校决定将燕京学堂校舍安排在静园草坪区域的一至六院,将一至六院通过内部装修改成学生宿舍和教师办公室”。声明表示,“一至六院为文物保护区域,燕京学堂的校舍建设不会也不能违反文物保护相关法规的规定,不会改变一至六院建筑的外观和庭院的风格。因为前期我们和设计师沟通不够,设计师在出设计效果图时把一至六院的外观做成其他颜色、风格,请大家不要以此作为将来这些建筑物的外观”。
按理说,这六院原本就是燕京大学的女生宿舍,如今只需要稍事装修就可以成为新校舍,其实根本就不需要把太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花费在这上面,毕竟大学看重的是一流的大师,而不是一流的校舍。再说,将这些历史文物修缮加固一番当然并无不妥,但如果需要重建一番,就得向社会做出公示,听取社会的意见,而不应该听凭设计师们在那里闭门造车。因为北大静园是历史文物,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北大有义务善待这份厚重的文化遗产,而不是把静园变成了另一个劳民伤财的拆迁工程。
文/汪忧草
来源:红网
作者:汪忧草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