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脑体倒挂,其实早已不是新鲜事物。在改革开放之初,“造导弹不如卖茶叶蛋”等段子就风靡一时;如今,在微信圈中,“看了民工工资,不敢说个儿是搬砖的了”之类的吐槽,更已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其实,对于蓝领工资高于白领,人们早已在内心中接受,只是障于面子,不愿接受现实罢了。
然而,与光明的“钱景”相反,蓝领的社会地位,却很骨感,甚至连白领的背影都摸不到。现实生活中,做蓝领似乎是非常没面子的事情,是人生的最差选择。比如,很多女青年带着有色眼镜择偶,往往直接让蓝领“红牌”出局;许多大学毕业生,更是宁愿不就业,也不做高收入“蓝领”,这就造成,蓝领虽然“钱途”无限,但真正愿意做者,却是寥寥无几。
应该承认,工资超过白领,体现出社会对蓝领劳动价值尊重的表现。然而,蓝领需要的不仅是劳动价值得到尊重,更需要社会地位的认同。毕竟,如今的蓝领,早已今非昔比。无论是做婴儿保姆,还是拉面师、公交司机,都需要一定技术含量,并非想干就能干好。试想,没A1本,能开公交车么?没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有怎么照看的了小孩?因此,对整个社会而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老观念,早该被颠覆了。
事实上,在国外不仅工资脑体倒挂是“国际惯例”,而且,两者的社会地位等同,也是通行法则。蓝领门下班之后,会衣冠楚楚,逛酒吧、侃足球、听音乐会,与白领没什么两样。我们一直都倡导“劳动最光荣”,更不该带着有色眼镜看蓝领。蓝领得到工资上的认同,只是尊重蓝领劳动的第一步,我们更该给予体力劳动者相应的社会地位。
如今,我国高考改革已箭在弦上,未来将分为技能型和学术型两个方向。技能型高考的春天在哪里?舆论场上一直在热议。我想只要蓝领在社会上获得足够的尊重和认同,那么技能型高考就会浸泡在“春天里”。因此,尊重蓝领,不仅是对劳动价值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尊重。尊重蓝领,请始于你我。
文/薛家明
来源:红网
作者:薛家明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