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民政厅的高温街头救助活动开展的是及时的,天气越来越热了,街面上的流浪人员、乞讨人员正遭遇着酷热高温带来的潜在危险。只有我们主动积极救助,才能给他们的人生一片阴凉。
政策确实好,但是我们需要防范的是“坐等通知”情况的出现。因为这种现象我们见过的太多太多。去年北京实施计划生育服务新规定的时候,记者暗访时,发现通知已经在电视上报道一周了,一些计生站依然在我行我素。他们的理由是通知还没有来到。也是在去年,上海实施了一项便民新规定,当市民要求按照新规定办理的时候,大厅人员说我们还没有见到红头文件。当然,这都是理由。可是,我们执行政策为什么如此的教条?政策已经通过媒体发布了,你们的上级领导也在电视上表态了,下面的执行还有必要非等一个红头文件吗?
这种红头文件如蜗牛般缓慢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红头文件需要逐级下达,逐级领导签字,到了基层就有可能黄花菜凉了。这需要改进的是文件发放形式和方式。眼下是一个科技时代,红头文件的发放也需要借助网络。一个通知可以在半分钟发到所有下级单位。还有就是既然是上级制定的文件,有没有必要逐级领导签上“请快速落实”几个字?是不是能在第一时间不分级别的同时发放?
当然,即使通知能在第一时间到达,也不就是万无一失的事情。我们还需要做好监管工作。去年冬天的时候,全国开展低温街头大救助活动的时候,某地的一辆救护车到了桥洞底下,看到需要被救助的是一名流浪汉,转身离去了。这实际上是心里没有特殊群体的使然。这样的群体不能给他们创造效益,还添了“乱”。更应该防范的是救助时的粗暴,不能再出现宁愿流浪也不愿意到救助站的尴尬。
高温街头救助,是个好政策,我们要让好政策温暖那些特殊群体,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要让红头文件成为高铁,不能像蜗牛一样,到了基层都秋天了。执行政策不能教条,不能“坐等通知”,而是真正的听到“风吹草动”就行动起来。还要人性化救助,让救助站真正成为他们清凉的家园。
我还在关注一个问题,开展高温街头救助活动的,目前就陕西省一家,其他地方还没有这方面的要求。而实际上,既然陕西开展了这项活动,我想全国民政必然也会受此启发开展全国性的高温街头救助活动的。我们的有关部门是不是就不要再坐等国家民政部的通知了,主动地、热情地把这个活动热火朝天地搞起来?
要防“高温救助文件”到了基层已秋天现象的发生。有的好政策已经实施半年了,基层还没有见到文件的事情并不新鲜,有的是过程缓慢,有的是被签阅的领导遗忘了。
文/郭元鹏
来源:红网
作者:郭元鹏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