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入股恒大后,有关恒大的新名字就像笑话一样被网友们猜测和恶搞,比如说恒大阿里、恒大巴巴、恒大淘宝、恒大支付宝宝等等,但现在需要提醒网友的是:恒大淘宝,是球队不是笑话。在国内,企业冠名俱乐部是行业规则。阿里巴巴与恒大各持俱乐部50%的股份,俱乐部的冠名权照理要平分给两家企业。但如此的规矩是不是该改改了?
根据国际惯例,球队和俱乐部大都采用中性名称。早在一百年前,英国等足球发达国家,就已禁止用赞助企业冠名俱乐部。而反观我们,只要企业有钱,无论是方便面还是制药厂,都可以轻易买断一个足球俱乐部的冠名。从甲A岁月到中超时代,球队更名已成家常便饭。很多俱乐部在资本利益的驱使下,随波逐流,名称频繁变换,如辽宁队从2000到2008年间,先后使用过“辽宁抚顺特钢”、“辽宁波导战斗”、“辽宁葫芦岛港”、“辽宁西洋”、“辽宁宏运”等9个名字,真的可谓是“一年一换”。如此的闹剧甚至让球迷记不住俱乐部的名字。
球队、俱乐部频繁改名,不仅造成球迷流失,也难以让俱乐部建立起真正的品牌。而且,球队冠以企业的名称,意味着中国足球仍旧处在“广告足球”阶段,距离真正的职业化,路还很远。
事实上,中国足协在10多年前就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2002年足协曾经提出过,参加“中超”联赛的球队禁止任何的商业冠名,球队和俱乐部要以中性命名,但在国内足球的大环境下,由于电视转播权收入不足,商业开发受到限制,大多数俱乐部还是依然选择了急功近利、省时高效的“企业冠名”。而许多企业选择赞助足球,也并不是真正出于热爱足球,因为当下的中国足球,虽然职业联赛表面开展得红红火火,但俱乐部大都做的是蚀本生意。许多企业之所以愿意牵手足球,更多的是借助足球的广告效应,进行企业品牌宣传、政治资本的累积和社会名声的获取。而当企业在达到宣传需求后,又会将广告功能转让,以至于让各俱乐部陷入走马灯似的换主人的尴尬境地。
目前在我国,球队的企业冠名还是各俱乐部的主要收入依赖,如何提升将中超联赛的整体价值,增强俱乐部的造血能力,让俱乐部投资人能够在“无名”的情况下养得起球队;如何按照国际惯例,形成自己的足球文化,让去企业化的球队真正打造成为“城市的球队”和“百年俱乐部”,这是企业、俱乐部和中国足球管理部门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文/刘道彩
来源:红网
作者:刘道彩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