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土地财政,楼市温度的升降关系着地方政府的钱袋子,直接牵动着地方政府的神经。今年初以来的楼市持续低迷,让一些地方政府很是不安。面对房价的下降,“救市”几乎成了一致的本能反应。考虑到限购政策对需求的抑制,取消限购就成了主要的“救市”手段。遗憾的是购房需求并没因取消限购而出现大幅度反弹,成就量并不明显,更遑论拉升楼价了。
原本被限购抑制的需求哪里去了?有人说,由于限购执行不严,在限购期间,一部分需求已经吸收了,这当然有一定道理。但是在限购执行期间,试图突破限购政策去买房毕竟是冒险的,敢这样做并且能这样做的还是少数。因而,在限购期间吸收的需求相对于限购之初被抑制的需求而言可谓是九牛一毛。大量被抑制的购房需求因楼市环境的变化“蒸发”了。
要知道,“限购”抑制的购房需求更多的是投资需求和投机需求。这些需求原始动机是逐利而非自用。因而,这些需求的存在是以房价的持续大幅上涨为基本前提。当这个基本前提不存在时,这些需求会自动消失。限购令出台时的2010年,正逢房价突飞猛进,刚需阶层望房兴叹,而逐利的资本却不断从实体经济中流出,涌入楼市,试图从房价的上涨中分一杯“肥美的羹汤”。投资需求和投机需求成为当时支撑房价的主力。是年4月17日,“国十条”出台,提出“要严格限制各种名目的炒房和投机性购房”,拉开了限购的大幕。此后,限购政策日渐严格,从一线城市逐渐向二三线城市延伸,没有任何松绑的迹象。
怀揣投资和投机欲望的资本在漫长的等待中逐渐失去了耐性,开始向海外寻找投资和投机机会。大约是从2011年起,中国人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欧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掀起了购房潮,时至今日,中国人海外置业的劲头依然未减。
尽管需求主力已经慢慢转移,但在这三年的限购中,中国的房地产开发却并没有放慢脚步。地方政府的卖地需求和开发商的乐观预期共同制造了一幢又一幢住宅。由于房价高企,刚需阶层购房量滞后于住房供给量。房地产库存变大已经由趋势变为事实。供给大于需求成为了本轮房价下跌的真正原因。这是市场自身的调整,下跌已经成为必然,没有任何意志能够左右。
由于中央政府调整经济结构的决心坚定,经济“去房地产化”趋势已经很明显。加之,民众对房价上涨意见颇大,房价高涨也不利于推进人的城镇化。所以,长期看房价也必然会回调,不可能再回到四年前高歌猛进的时候了。
四年过去了,地方政府依然念念不忘限购之初的旺盛需求,试图通过取消限购唤回当初的繁荣。这无异于刻舟求剑,注定是徒劳的。作为需求主力的投资需求和投机需求已经看不到任何逐利的希望,不会仅仅因为限购政策的取消而再度聚集。
文/乔瑞庆
来源:红网
作者:乔瑞庆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