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旱情已成常态,抗旱在财政预算中的份额也逐年飙升。天干物燥,城里人也许只会关心一瓶水的价格,而农民却必须直面多舛的生计与惨淡的收成。老话说,天灾不由人,抗旱不由天。何况每每此时,权威部门给公众普及的总是些无法究责的“常识”:比如说今年的气温特别高,比如说多年干旱造成的累积效应,比如说降水偏少、以及刚过去的两场台风影响……一句话,谁都没有错,全是老天爷惹的祸。
河湖断流,水库枯竭,玉米绝收,渔船上岸。还是数字最有痛感:截至7月27日,河南粮食受旱面积为2310万亩,严重干旱610万亩,24.5万人发生临时性吃水困难。伏旱以来,河南全省累计投入抗旱资金10.6亿元,高峰时日最高出动劳力89万人。旱情就是险情,抗旱也是民生。不过,抛开旱情形成的原因不说,越是在皲裂的河床面前,越是怀想当年的江河奔腾。
一池一水,一塘一河,当那些淘米洗衣、碧波旖旎的水域,要么五颜六色,要么干涸见底的时候,“随手拍”一条干净的水流,就显得特别奢侈而绝望。当然,没有那么多的环保局长敢往这些水里跳,也没有那么多牺牲尊严的膝盖去天天“跪求”。它们,终于臭了、干了、消逝了,与旱情下的干涸遥相呼应。科技部曾进行的“中国湖泊水质、水量与生物资源调查”显示,我国湖泊面临着萎缩干涸、大量消失的危机。近30年来,全国原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消失了243个:新疆消失湖泊的数量最多,共62个,湖北消失了55个,江苏消失了11个,江西消失了10个……具体而微的,是“八百里洞庭”成为传说,是鄱阳湖从1998年8月2日出现历史最高水位到2007年的历史最低水位,只用了短短9个年头。
有人说,“当一双脚站在干涸的湖底的时候,那种心痛的感觉,就像是踩在了自己的骨头上。”可是,没有人愿意对旱情做根本性的归因分析,而囿于气象变迁的解释,显然又安抚不了抓阄取水的悲悯。在源头上的责任定性显得特别困难的时候,除了投入人力物力抗旱救灾外,也许还是可以再做些什么:譬如整治“浴都”里的高耗水洗浴中心,譬如清理作为用水大户的违规高尔夫球场。这些特种产业若能得到规范整治,起码地表水的滥用与地下水的私采都会缓和一些。
旱情之下,别忘了下面这些事实:就在一些严重缺水城市不停“喊渴”之时,投资数千万甚至上亿元的豪华洗浴中心却频频亮相;此外,全国现已建成高尔夫球场600多个,年耗水5.6亿吨,相当于6000万人一年的生活用水量。好在日前,全国工业节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定了高尔夫球场、人工滑雪场、洗车和洗浴4个高耗水行业的4项节水国家标准。不过,从来都是徒法难以自行,大旱之下,尤其是旱情严重的城市,关停高耗水产业、清理违规用水主体——这事儿,还要等多久呢?
今天的旱情,也许未必不是昨日无序与无度的罚单。从这个意义上说,抗旱这回事,千万别再满足于隔靴搔痒了。
文/邓海建
来源:红网
作者:邓海建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