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阳棚会不会最终变成“广告牌”?市民的担心不是没有一点道理,从国内多个城市的实践来看,遮阳篷设置之初都打着公益名义,后来大多变成了商业广告位。不过,我个人认为,“广告养篷”这个思路本身并没有错,有些地方之所以出现一些问题,主要是后期的运营和管理出了偏差。只要监管到位,打着公益的幌子谋取私利的现象应该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遏制。
公益不完全排斥商业运作,关键看两者是否协调,看商业是否能够推动公益事业持续健康地发展。“广告养篷”的运营模式,无疑能为设置和维护遮阳棚筹集资金,保证这项公益事业可持续性发展。当然,遮阳棚的最主要功能是为市民遮阳挡雨,而不是做广告,千万不要为了做广告而影响到了遮阳棚的公益属性。特别是一定要对广告把好关,不能让低俗广告蒙混过关、污染市民的眼睛。
我注意到,对遮阳棚该不该建、怎么建,以及“广告养篷”的模式是否行得通,郑州的相关部门这回没有自行其是,而是先面向全社会广泛征求意见,让市民说了算。我觉得这一点更值得点赞。政府决策,最忌讳拍脑袋决策,不能想当然,更不能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事情该咋办,先问问市民,既能征求意见,又能集思广益、完善细节,把好事真正办好。期待今后政府部门在做事情的时候,都能充分尊重市民的想法,让公共决策问民意成为一种常态。
文/乔志峰
来源:红网
作者:乔志峰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