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领导干部队伍即便不算全军覆没,恐怕也是溃不成军。你看,人大领导,政协领导,还有县直单位及乡镇的诸多“一把手”们,统统都被免职,这个县的党政大厦,不已是摇摇欲坠了吗?在这种背景下,谁能指望县人大肩负起检查、督促宪法、法律、法规及本级人大和上级人大的决议、决定在本行政区域内的遵守和执行,检查、督促本级人民政府?谁又能指望县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同样,那些局长、乡长大人们,你能指望他们执政为民吗?
为什么萧县领导干部大批落马?原因皆和他们送礼行贿有关。给谁送呢?自然是当时的萧县一把手——县委书记毋保良了。而这300多位送礼干部当中,除了有些本就是有着贪腐行为的干部,如萧县原公安局长单严法之外,其余纯粹是为了“联络感情、处好关系”,在年节时送给毋保良“金额不大”的财物,也未提出明确请托事项,或者行贿数额不大,案发后且能主动交代。这说明,给主要领导干部送礼行贿,在当地已经成了官场通行的规则。
值得关注的是,毋保良曾在宿州市埇桥区因“不合群、威信不高”意外落选区委常委,调任萧县常务副县长,他吸取落选“教训”,努力和各级干部搞好关系,将吃吃喝喝、请请送送作为密切关系、提升威信的途径。而他先后升任县长、县委书记,自认为就是送礼得来的“甜头”和一种“关系的证明”。在这种送礼观下,如果哪位干部节日期间没来送礼,他就怀疑人家对自己会有意见,直到后来补上礼金他才放下心来。——因不合群而吃吃喝喝,因不送礼而怀疑关系,以致送礼成风行贿盛行,这是怎样的酱缸思维?
无疑,有什么样的政治生态,就有什么样的政治环境,就能孕育出适宜这个环境的物种。而一旦被污染的生态成了常态,干部——包括领导干部——大面积走上歧路,官场成为一个浑浑噩噩的酱缸,就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结果。
如今,毋保良被判了无期,剥夺政治权利终身。那些送礼或行贿的干部,该刑罚的刑罚,该处分的处分,都有了其所应得的报应。留给我们的是治理政治生态的思考。习总书记说:“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所谓好的政治生态,首先要求领导立身要正,不干偷鸡摸狗的事情;其次组织选人要正,让那些送礼行贿者请托无门;最基础的是作风要正,有一个良好的干部作风和官场风气,保持清正廉洁的土壤。包括不想腐败、不敢腐败、不能腐败的制度的强化和监督机制的构建。如此,类似萧县的官场酱缸,才能被彻底砸碎。
文/雷钟哲
来源:红网
作者:雷钟哲
编辑:夏熊飞 实习生 肖博峰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