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送血交通费”占到了整个输血所缴费用的一半还多。在患者急需输血之际,医疗机构竟如此狮子大开口,不但救死扶伤的医德本色尽失,甚至还有了敲诈的意味——患者急需输血,家属断然不会讨价还价。医疗行为因其专业性和公益性,自然有别于一般的消费行为,其定价权和主导权在医疗机构一方,但应该看到,如若医疗体系内的监督不足,因为医疗机构与患者信息与角色的不对等,违规收费甚至医疗腐败就会频发,这在以往的一些医疗乱象中已得到充分证明。
而在目前血荒时常出现的情况下,对血库的管理若出现松懈,则很容易发生类似的“挟血要价”事件。当地血库的工作人员声称“属于紧急用血,都要交送血费”。这当然只是违规收费的借口,送血本是血库的职责所在,岂能因患者情况紧急反而要多收费,即便在紧急调血过程中的确存在交通费问题,也应在医疗机构之间协调,绝不能转嫁给患者。对于此事,当地卫生部门表示确属违规收费,将严肃处理。然而,对于此事的反思却不能就此为止,“送血交通费”背后是某些医疗机构公益属性的异化。
就现实而言,医疗资源仍是一类稀缺品,如果制度性的约束不能时时扎紧篱笆,那么一些医院就会将自己手中的医疗资源当成“奢侈品”,进而不断地寻找机会“要价”。“送血交通费”是如此,此前多次出现的“手术做到一半,医院要求加价”亦是如此。这种异化有医德失守的原因,但仅从医德方面入手,还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医院牟利性的放纵与公益属性的弱化是同时发生的,在医疗领域,政府公共财政投入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增添了医院的经营压力,在这种经营压力下,不少卫生监管部门也对医院的乱收费项目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此违规收费在很多医院都是一种明目张胆的行为,像这次的“送血交通费”,就毫不遮掩地印在缴费单上。当然,不是每一次患者家属都会较真,都会追问,也不是每一次都会有媒体关注,更多的医疗违规收费仍在频繁上演着。
根除医疗乱收费顽疾,于眼下而言,应完善监管机制,加大惩处力度,从长期来看,则离不开政府对医疗领域持续性加大投入,医疗资源不应是稀缺品,更不应异化成“奢侈品”。加大公共财政的投入确保其公益属性,用严格的监管为其划定红线,唯有如此,医疗机构的违规收费现象才能被彻底杜绝。
文/寇宇龙
来源:红网
作者:寇宇龙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