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机关食堂理应成为群众饮食的“天堂”

来源:红网 作者:郑修凯 编辑:刘艳秋 2014-09-08 00:03:42
时刻新闻
—分享—
  “给我来一个南瓜饼、三个鸭脚板。”6日中午11点40分,成都东城根中街3号的省委机关食堂糕点窗口外,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中秋假日,省委机关食堂还有不少来“蹭饭”的市民,而几乎全年无休的省委机关食堂,早已是附近居民心中吃饭的首选地方。(9月7日《华西都市报》)
  
  从以广电总局302食堂为代表的国家部委食堂到以昆明市机关食堂为代表的地方食堂,每一次机关食堂对社会开放,都会引起社会的关注和热议,引起附近居民的蜂拥而至。尽管有质疑的声音,但舆论对向社会开放机关食堂普遍持肯定和支持态度。
  
  机关食堂属于公共资源,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不管是物质短缺年代,还是物质充裕的今天,机关食堂都像“御膳房”一样,为政府机关人员提供美味、便宜又安全的饭菜,可谓是饮食者的“天堂”。由于其定位和服务对象特殊性,不免令人产生遐想,认为公职人员在食堂内“吃香喝辣”者有之,认为机关食堂“铺张浪费”者有之。因此,对社会开放机关食堂,让群众看到食堂的“庐山真面目”,无疑消除了公众的误解,也有助于政府树立良好形象。
  
  机关食堂靠财政补贴才能正常运营早已是“公开的秘密”。而财政收入绝大多数来源于税收,税收的本质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因此,经营机关食堂,其实用的就是群众的钱,让群众在里面吃饭,理所当然,天经地义。
  
  而且,开放机关食堂早有文件规定。1989年,国务院出台《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机关后勤进行社会化、市场化改革,要面向大众;2006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鼓励单位内部食堂开放;2009年11月,民政部在官方网站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意见》,鼓励社区内或周边单位向社区居民开放内部食堂等公共设施。群众到机关食堂消费,有据可依。
  
  此外,目前“服务型政府”建设、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都在稳步推进,向社会开放政府食堂,让群众分享公共资源,体现了政府为人民服务的职责,也是践行群众路线的举措,还可以促进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再者,开放机关食堂,让群众进来消费,拉近干群距离,增进相互了解,可以消除隔膜、减少误解,利于政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当然,机关食堂对外开放后,会带来一些不便。这就需要食堂加强管理、完善服务、配备更多的设施,需要干部与群众相互体谅,共享饮食“天堂”的优质资源。
  
  文/郑修凯

来源:红网

作者:郑修凯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4/09/08/346092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