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诺“24小时保持畅通,联系无障碍”的南京市玄武区多政府部门“一把手”在晒手机号码一年之后,有9个“一把手”电话畅通,3人“无反应”。一度炙手可热的“一把手”热线随着时间的推移从热线变成了“冷线”。(9月17日中国江苏网)
公开领导手机号码,目的是给干部和群众增加一个沟通互动的渠道,一方面是对干部的一种监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这看起来是一件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怎么会就日渐冷淡呢?
就对领导干部而言,公开其手机号码,能够更加直接的了解社情民意,能够对民意述求有更深刻的认识。这对于更好的为民办实事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有时候领导出面10分钟能够解决的事情,老百姓可能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就对老百姓而言,直接向部门一把手反映问题,能得到领导对问题的重视,看似能立刻解决实际问题。这使得领导电话在公开的初始成了百姓的热线。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老百姓发现领导热线“失灵”了,不是所有反映的问题,跟领导打个电话就能立马解决的,必要的手续和程序是跑不掉的。在实际中,能够立刻解决的实际问题,往往属于个案。而且领导们不可能关注到所有问题的细枝末节,也不是所有领导都有为老百姓解决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热线开始降温了。
这是一件坏事吗?笔者并不认同,百姓解决问题还是应该通过正常的渠道和程序解决,不能把希望寄托在某个人身上。现在讲求的是法治社会,而不是人治。如果百姓反映问题只深信“一把手”能够解决,那四处找人托关系,找门路,即使政策范围内通过正常渠道能够解决的问题也要用不正当的方式,如此不良风气,坚决不能助长。归根到底,政府部门应该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机制,拓宽群众表达意愿的途径,靠制度而非人的意志推动问题的解决。
文/唐伟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唐伟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