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三时参加过一次“考研宣讲会”。彼时,某名校学者对台下的听众说:国家最优秀的人才就应该投身科技研究,当下最优秀人才报名国考的现象,既不正常也不合理。如果这名学者现在还在考研第一线,一定会用最近的一些新闻报道作为论据支撑。
2015国考报名24日下午18时正式结束。截至昨天下午17时30分,系统审核通过129万人,比去年下降约7万人。这也是三年来报名人数的最低水平。与报名人数下降相伴的是,今年国考的平均竞争比例也创下了五年来最低。从2011年的85:1回落到58:1。(10月25日《新京报》)
考研宣讲会上的观点可能有“洗脑”本科生,为考研拉人气的嫌疑,但其中对于人才结构的见解,不乏真知灼见的一面。虽然,公务员的工作种类不一,但公务员制度设计的本意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参与、提供公共服务。而考生参加国考的目的无疑就是:加入到公共服务的队伍中来。但是,公共服务队伍真的需要这样万里挑一的人才吗?恐不见得。随着行政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公众监督的日益严密,公共服务工作的难度只可能越来越小,即使不至于回复到一杯茶、一份报纸的清闲状态,但也绝不至于需要万中挑一的人间奇才。
而对于科研来说,这个领域才真正呼唤高智商的青年才俊。想想每年诺贝尔奖公布时国人的翘首以盼,甚至不惜举学校之力与“诺奖女婿”拉关系。国人对于世界级科技人才的期盼,到了何种狂热的程度。如果考研的热烈程度也能比拟于国考,笔者相信:在科研人才队伍水涨船高的背景下,我们的科技研究水平一定离世界级更进一步。
当然,说青年才俊考公务员是就为了参与公共服务,肯定会被人笑“好傻好天真”。表面看来,公务员的工作就是参与、提供公共服务,但这些考生绝不会百分之百是冲着这个去的。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再加上近年来媒体曝光出来的信息,有意无意地营造出了这么一种公务员形象:公务员不仅是一个清闲的“铁饭碗”,更意味着各种各样或白或灰的高收入,在一个奉名利为圭臬的时代,公务员热和国考热很容易理解。
今年的国考报名之所以会降温,很重要一个原因是:随着反腐倡廉的不断推进,法制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公务员职务逐渐回复到制度设计的初衷,附着在其背后的各种高福利也眼看着减少,这才使得一部分人打消了挤入这个群体的念头。之于人才结构优化,这实在是个好消息。青年才俊从国考的队伍中被分流出来,一部分走入科研领域,另一部分投入商业、公益等其他领域,人才结构姹紫嫣红才意味着在各个行业和领域都能煜煜生辉。
因为制度调节和公众观念带来的国考热降温,是反腐制度红利的重要体现。当然,一个最理想的状态是:国家现有的教育体系,培育出了大量的人才,不仅能满足科研领域人才更新的要求,更能为公共服务领域奉献大把的青年才俊。而在这个理想状态实现之前,除了一些高精尖的重要公共服务岗位确实需要万中挑一的人才外,大量的公务员岗位其实不必这么火热。
文/郭杨阳
来源:红网
作者:郭杨阳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