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当我从大城市返回家乡A市时,久未谋面的小外甥女已经上了幼儿园。得知有校车接送,那天傍晚,我早早地站在马路边上,等着小家伙的笑脸与拥抱。临近五点半,校车终于来了。只不过,我却少了很多欣喜,一股忧愁顿从心生。
小家伙坐的校车,是一辆黄色小客车,而非“能撞过悍马”的“大鼻子”校车。这种车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吗?一旦出了事故,包括我外甥女在内的这群小朋友,能够因之幸免于难吗?疑问和担忧,在我心头蔓延。
不过,在现实面前,这种担忧十分无力。说实话,至今我都不知道,这所幼儿园是否符合规范。可,即便它是“黑幼儿园”,送孩子用的是“黑校车”,我们又有多少选择的能力和余地?忘了说,我家在A市城乡结合部,附近只有两所私立幼儿园,情况大同小异。
面对车上的一帮孩子,看着家长们放松的脸庞,久而久之,我逐渐变得无奈和麻木。不过,在城区找到工作后,某天的某一幕,又深深地触痛了我——当我骑车在城区穿行,赶赴单位上班时,一辆标准的黄色“大鼻子”校车从我旁边驶过。
城乡,是有别的。城区有公立幼儿园,它们未必数量众多,但至少享受着较为充足的财政投入,配备校车有经济保障。而城乡结合部、乃至乡村幼儿园,却被冷落遗弃在一旁:不说缺少公办幼儿园,就连私立教育这种民间补充,也未获得应有的规范和扶持。
是缺钱吗?
因为工作原因,我曾采访A市教育局领导。宽敞的房间,精致的装修,上等的设施,办公室里的一切,着实让我“眼前一亮”,富足奢华的气息扑面而来。只是,当我们谈到政府十件实事之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城乡孩子共享优质教育”时,领导严肃低沉地说:“农村方面的就不要提了。
那一年,报纸上称,A市在这方面投资了7.22亿元。
可,我的外甥女,依旧没能坐上“大鼻子“校车。事实上,还有更多孩子,因为不能上公办幼儿园,依旧坐着脆弱的“黑校车”,面临着高安全危险。
就在报上称A市“10件实事交完美答卷”“件件有落实事事有结果”后的第8天,一朵乡村小花凋零在放学路上:一辆满载沙子的大货车,与接送某村幼儿园孩子的面包车相撞,“校车”脆弱不堪,一名4岁小姑娘不幸遇难。
我想,如果坐的是“能撞过悍马”的“大鼻子”,这个小姑娘是不是还能说能笑,活蹦乱跳?至少,存活的几率会大一点吧?
母亲告诉我,事故发生后,所有幼儿园停课了两天。除此之外,我再无法获知任何事故相关方被追责的信息,即便只是肇事司机是否被处理。
一切,就那么戛然而止,躲进无声里。
2014年11月,距离那场事故8个月后,我的小外甥女,还是没能坐上“大鼻子”。
触痛人心的是,19日,山东蓬莱潮水镇传来噩耗。而“历史竟如此惊人的相似”,都是辆满载沙子的大货车,都是接送乡村幼儿园孩子的面包车……不同的是,这一次,12朵乡村小花凋零散落在血泊里。
乡村,轻得如此沉重。它轻,轻得唤不起权力的公平对待;它重,重得让孩子时常处于地狱门口。
文/张隐曜
来源:红网
作者:张隐曜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