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桥树之争”当寻求最大共识

来源:红网 作者:李云勇 编辑:夏熊飞 2015-01-13 00:03:59
时刻新闻
—分享—

  一个是屹立在泉州洛阳江入海口千年而不倒、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桥之一的洛阳桥,一个是守卫泉州海岸线、有“地球之肾”美誉的红树林;一个是历史的遗产,一个是自然的馈赠。它们,都是泉州人珍爱的宝贝。近年来,泉州海岸线大面积种植红树林,洛阳桥两岸已现“红树围桥”的现象。延续多年的“桥树之争”,矛盾重重,常令古桥保护者们陷入两难境地。(1月12日《东南早报》)
  
  岂能容许年年争议一再上演?相关各方应该与时俱进,寻求共识。
  
  其一:红树林非越多越好。很多人片面认为,绿色家园,就是树木越多越好,其实,这是大错特错。我的家乡现在山上树木丛生,人根本进不去,稍不注意就常常烧山,就算不烧山,也没有多少大树,好树,还不如数十年前的山上。树太密,杂草太多,屋前屋后的树更是烦人,树叶到处飘,常常影响房顶瓦片流水,需要经常检修。其实,老百姓都知道,树也要讲究数量和质量的和谐,绝非越多越好。
  
  其二:种树护桥并不矛盾。树没了可以再种,桥没了却没办法再造!“红树围桥”,挡住潮水自然进出,桥墩下倘无水流,整个洛阳桥的历史风貌将荡然无存。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跨海石桥,其“筏型基础”、“种蛎固基”,是中国乃至世界造桥技术创举,倘若跨海桥变成陆上桥,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可借鉴高速公路多少米之内不得新建建筑,科学论证、合理规划,洛阳桥附近划出一定的区域种植树木。
  
  其三:要考虑发展持久化。不能只看到环保部门和文保部门较劲,不能忘记当地的民众,不能忘记科学发展。“一到夏天,潮水一涨,树中的蚊子没地方躲藏,都飞了出来,遭殃的是附近居民”。“以前这里都是滩涂,哪里有这么多的红树林,树苗一种下去,我们蛏苗田、海蛎地大面积缩水,基本上都没了。”不能竭泽而渔,扶贫不如造血,完全可以在树、桥、民众、泉州之间寻求科学发展最大共识。
  
  仅仅停留在“桥树之争”,没有共识,永远解决不了问题,解决之道就在手中——这场“桥树之争”,相关各方到了坐下来谈谈,寻求最大共识的时候了。
  
  文/李云勇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李云勇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5/01/13/3574056.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