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九旬老人的孤苦晚年该如何安放?

来源:红网 作者:晴川 编辑:夏熊飞 2015-02-17 00:04:45
时刻新闻
—分享—

  江西省瑞昌市洪下乡洪下村北姜自然村的苏桂英,今年已经90岁高龄了。苏桂英老人一生共结过三次婚,生了17个儿女,都在不到两三岁后相继夭折。如今她孤身一人已过了40多年,无亲无故,孤苦伶仃。老人含着泪说:“这么多年,我都是一个人孤寡过年。好想有人陪我过个年啊!”(2月16日人民网)
  
  结婚三次、17个子女早夭、单身40余载“一人过年”……这位命运多舛的伟大母亲,让网民感受到了生命力的顽强,而她“想找人陪过年”的卑微呐喊,更让我们锥心般疼痛。
  
  我不知道这位老人生活的农村经济条件如何,但我知道,当地政府一定和很多地方一样,都在为发展地方经济出力流汗。可是,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吗?不就是要让地方百姓过得愈来愈幸福吗?一个城市的文明富裕,不是看富人有多少,看有多少高楼大厦,而是看还有多少穷人,还有多少底层人在孤苦无依的绝望中挣扎。老人最怕寂寞孤独,他们需要心灵抚慰,需要细水长流的温暖,哪怕只是淡淡的相守。一阵风的“幸福时光”,一百元的日常补助,与平时老人吃的住的摆放一起,显得那么功利那么伪善那么残忍!
  
  据人口学家预计,我国失独家庭未来将达到一千万。他们的生存状态如何,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可以说,将失独家庭成员纳入社会特殊保障群体,为他们重构一个精神家园,这既是现实需要,也有法可依。事实上,早在2013年,民政部就表示,失独老人将参照“三无”老人的标准,由政府来供养。政策的善意本是给失独老人吃下的定心丸,但两年倏忽而过,很多地方,并没有很好地执行。政府不能打包养老,或许有各种制约因素,但至少可以逐步推进。同时,能够大力扶持社会组织形成社会支持力量。比如,志愿者服务这一在西方很多国家已经很成熟的制度,为什么不能引进推广开呢?可以没钱,难道绵薄的力量也不能出吗?让一个90高龄的老太自生自灭,哪怕是一时疏忽,哪怕有再多委屈,都不可原谅。
  
  面对这位“找人陪过年”的可怜老人,我们真该好好感谢媒体,也希望更多媒体,能将镜头、将笔头投向他们。没有刻骨铭心的痛感,就不会有切实有效的行动。面对汹涌的舆论指责,我们不仅欠老太一个道歉,也欠社会良心一个道歉。
  
  如今,媒体的报道可以圆了老人的梦想,但更多独自凄凉无人问的失独老人,他们的未来在哪里?他们孤苦的晚年如何安放?这些诘问,将如一把锋利而沉重的铁锤,长久地敲击我们的良心,考验我们直面现实的责任和担当。
  
  文/晴川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晴川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5/02/17/360643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