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心理治疗别总匆匆在路上

来源:红网 作者:刘彩艳 编辑:刘艳秋 2015-03-24 00:07:12
时刻新闻
—分享—

  这无疑是个巨大的尴尬:你赶往医院,渴望一次心理上的疏导,但却面对的是“做几道测试题”和“领回一大堆药”的匆匆结局。(3月23日新华网)
  
  据介绍,目前中国成年人群精神疾病患病率达17.5%,约有1.73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有了心理障碍,想到医院向医生倾诉心结,但事与愿违,心理医生并不倾听你的烦恼,而是直接让你做一份人格量表,然后就据此诊断开药,心理医生成了“光开药医生”。“重开药轻治疗”成了心理疾病行业内的潜规则。
  
  开具的精神治疗类药品,一方面含有激素,有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另一方面,一些不良药商联合医生,夸大药效,虚构数据,以次充好的现象时有发生,钱花了,病情却没有得到好转,长此以往,肯定会加剧医患矛盾,使整个医疗行业形象受损。
  
  心理医生成“光开药医生”和“速诊医生”,也是事出有因,除了主观上追求利益最大化,和心理治疗工作本身不受医院重视、收入偏低等客观原因也不无关系。
  
  心理疾病并非仅通过患者片面的表达就可以诊断,而是需要医生和患者长时间的接触观察,将药物、物理和心理治疗进行有效结合,对症下药。但由于心理病房创收能力差,大多数医院设立病房的积极性不高,心理疾病的医学诊疗相对开展不足,处于边缘化心理疾病治疗已到了必须引起社会重视的地步。
  
  要想改变中国现有的心理医生药品“快销员”现象,除了要注重心理医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重新制定咨询服务定价,提高医生收入外,还要在医院管理上下功夫,例如加快开放心理医生多点执业,引入民营资本扩大设立心理病房,完善心理科室的会诊和转诊机制,减少心理疾病的误诊率。
  
  笔者相信,通过公益性的改革、创新,医生和医院的共同努力,一定能让心理疾病远离,人人都生活得健康快乐。
  
  文/刘彩艳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刘彩艳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5/03/24/3631700.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