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建业受贿的1132万余元赃款中,90%来自于与他相识二十多年的三个“老友”;廖少华转战多地任职,商人陈春章一直跟随其左右做生意,并先后向廖行贿394万元……梳理近年来多名落马官员的堕落轨迹不难发现,“朋友圈”正成为导致官员落马的一大“陷阱”。(4月12日《南方都市报》)
现如今,交友不慎,似乎成了落马官员自我反省的标配。比如,廖少华反思称,自己是被身边朋友以“温水煮青蛙”拉下了水。季建业在庭审时也说过,“我的主要问题发生在一个20多年的朋友圈。”的确,交友贵在交心,为朋友两肋插刀。在这种语境下,官员就容易失去防备,为朋友的“私事”,滥用公权,一步步走向违法乱纪的深渊。
然而表面上看,交友不慎是官员堕落的一个重要原因。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试想,官员本身如焦裕禄、孔繁森一样公私分明、刚直不阿,“朋友”一条烟、一张购物卡等润物细无声的诱惑,就能拉下水么?朋友之间保持君子之交,会向官员提出突破法律、政策底线的无理要求么?因此,官员堕落,朋友圈诱惑大只是表象,于自己的贪念过盛才是主因。
其实,贪官(特别是老虎级的贪官)是接受少数“朋友”的利益输送,一是因为关系铁,值得信赖。更重要的是,只与少数“朋友”产生利益交换,更便于伪装。以廖少华为例,其几乎只接受陈春章等少数几人的贿赂,在外界看来是“低调”“务实”的干部,甚至一些企业负责人聊起廖少华被查,还表示“出乎自己意料”、“吃惊”、“突然”。可见,通过“朋友圈”受贿只不过是“演技派”官员的一种策略而已。
事实上,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对官员而言,发生贪腐,最主要的原因是信仰缺钙、宗旨观念淡薄。交友不慎、抵不住诱惑,都是起次要作用的“外因”。更何况,贪官所谓的“朋友关系”,只不过是小人之交而已。因此,贪官受害于“朋友圈”只是一个伪命题,不宜无限拔高。
当然,轻看官员交友不慎说,并不代表不重视圈子腐败。相反,贪官迷恋“圈子腐败”,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现实的反腐提醒。要防止贪官通过“朋友圈”受贿,一方面要要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消灭官场中形形色色的小圈子。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厘清权力边界,建构预防机制,净化畸形的官员“朋友圈”。唯有如此,才能净化官员的“朋友圈”,维持正常的政商关系。
文/薛家明
来源:红网
作者:薛家明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