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师生及广大市民了解学校珍稀植物的种类,东北林业大学特意制作了160个、44种珍稀植物的二维码标牌,并把它们绑在相应的植物上,让大家更快、更直接地获取相应的植物知识。未来他们会争取给全校的树木都挂上标牌。(5月20日《光明日报》)
对于绿化面积较广、树木种类较多的地方,比如学校、公园、景区,他们大多会选择为域内的植物挂上名牌,以解答经过的人们关于植物名称的疑惑。这样的科普方式已有多年的历史,虽然人们也习以为常,但常见的科普方式更应该重视与时俱进。
不仅仅是挂在树木上的名牌,很多种类的名牌都由于成本和美观效果的限制,导致上面的内容就只涉及树木名称、科目属性,甚至只有名称。对于陌生的事物,很多人爱问“这是什么”?当看到名牌过后,仿佛知道了“这是什么”。然而,单纯依靠一个名字,就真正地知道了“这是什么”吗?通常情况下,并没有。名称只是“标”,而详细的属性介绍才是“本”。
二维码是新媒体时代里的“宠儿”,它不仅节约成本,占用实地面积也可大可小,并且起到了使人群之间传播、交流更为便捷的效果。通过扫描二维码,就能够获取与之相对应的详细的、准确的信息。一个名牌,上面标注名称,再附上“储存”详细信息的二维码,这样的“挂名牌”方式相对于大篇幅名牌来讲,无论从制作效率、制作成本、以及传播内容多寡来讲都是更胜一筹的。
需要科普的领域不止植物类,还有动物、建筑等更多领域。在新媒体时代,新的传播方式也会源源不断地涌现,要想让科普之路走得更远、取得更佳的成效,科普方式及时与时俱进,利用新的传播手段与技巧显然是很有必要的。
文/魏菲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魏菲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