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5月23日头版刊发短论《“两天路半天会”值不值》。文章披露,某地一家省直部门召开行业单位工作会议,让参会人员都集中到省会。最远赴会者汽车倒火车,折腾了两天才赶到,会议只开了半天。文章认为,类似会议以传达为主、议事为辅,没必要让人们都放下工作,赶到省会去开会,并指出,一些地方斥巨资层层安装了视频会议设备,却闲置不用,造成了双重浪费。
这篇评论披露的个例,很有讨论价值。国家一些部委和省市区部分部门,不仅会每年召开一次以上的工作会议,部门内几乎每个内设厅局(处室)也要召开全国、全省区市范围的系统会议。在清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前,这些会议经常会选择在风景名胜区、旅游城市举行。会期不长,却配套了数倍于会期的旅游参观时段。因而对于基层单位的工作人员来说,这些会议的参会权显然是一种福利,旅途劳顿与之相比算不得什么。主办部门操持会议的关注点,也不在会议议程设置等与正题相关的事务之上。
十八大之后,自上而下,纪律建设的强化,带来的直接影响之一就是,部门会议的费用和规格标准降格,也大幅压缩了与会议无关的旅游参观活动以及参会人员自由活动时间。这样一来,参加一些部门的会议对于基层工作人员,不再意味着“福利”,而是负担。在过去,一些单位的半天会议,会配套一两天甚至更长的旅游参观活动,两天的参会路途还是“值得”的,但在现在,没有了旅游参观活动,会期还是半天,路途也还是两天,参会者自然会觉得有意见。
《人民日报》的短论《“两天路半天会”值不值》的基本观点,是正确的。某些部委、省里的部门,内设厅局(处室)都要召开全国、全省区市的系统会议,其实多无必要。表彰活动、通报活动、一般性的工作总结会议、业务研讨和培训等,这些会议的互动性本就不强,会议内容只是宣而告之,都完全可以从线下转为线上,由现场会议变为视频会议。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大大节省会务支出,减少上级单位频频开会对基层单位正常工作的影响,并且,业务研讨和培训等会议的参会人数还能增加。
尽管如此,也需避免从部门召开的会议过多过滥,走到另一个极端,即将所有部门会议都转为视频会议,或者干脆取消这些会议。现场会议可以实现参会者之间的人际交流,如果科学设定议程和讨论机制,有助于来自不同地方的基层单位统一对法律规定、政策要求的认识,促使不同地方的审批、监管、执法尺度得以弥合。这些特征目前尚无法为视频会议所具备。
现在的问题是,一些单位将本该开得深入具体的会议,同样敷衍了之,使之无法实现现场会议本应实现的功能。就拿《人民日报》短论中披露的个例来说,一家省直部门召集全省系统人员开会,会期却只有半天,这点时间显然只够省直部门的领导念一遍发言稿,怎么可能就该部门、该系统涉及的政策法规问题、带有普遍性的监管执法疑难进行讨论?如果是领导只念发言稿的会议,其实连视频会议也没必要开,发个发言文本就可以替代。如果该省直部门召开的会议确属必要,就应当精心设计会议议程,会前征集与会者普遍关心的业务问题,在会议期间安排讨论,组织省直部门领导与基层单位人员交流,邀请行业专家参会为与会者解惑——工作会议这样开,显然就不是视频会议所可以取代的了。
文/郑渝川
来源:红网
作者:郑渝川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