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关心留守者,就是关心我们的未来

来源:红网 作者:高亚洲 编辑:夏熊飞 2015-06-20 00:01:36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来,围绕着“留守”的悲剧频频传出,惨淡的悲情总让人无力,终于迎来的好消息是——近日前往贵州调研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时,专门提到要关心留守儿童、留守老年人,强调要完善工作机制和措施,加强管理和服务,让他们都能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6月19日《南方都市报》)。
  
  当欢欣于一个国家主政者对一个群体的关注时,其实这也透射出这个有着上亿规模群体的现实悲凉。而事实上,留守本是对一种存在形态的客观描述,尤其是在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当下,留守更应该是一种正常的存在,那么,它缘何会成为一个充满悲情色彩的代名词?换言之,这些本应沐浴于关爱之下的儿童和老人,为何会屡屡成为社会的悲殇呢?
  
  当悲殇逆流成河,对留守儿童父母或留守老人子女的责怪,对当地政府的质问,对当地村民的诘责,甚至对社会公益的反思,常常成为当下激昂的“挺身而出”。以更宏大的视野审视,或许还可以来一番社会历史的溯源,时代发展的探幽,于此,或许正如有论者所言,任何草率的归因都显得没有说服力,任何试图力挽狂澜的个体都显得微不足道。但是,仍需得以郑重道明的是,对这群留守者的关心,它不是基于某种情绪下的激愤或者说同情,在同一的社会形态下,对他们的关心,其实就是关心我们的未来。
  
  这不是发乎朴素情结上的浅吟低唱,姑且不去来一番“少年强,则国家强”的宏大抒情,也无需裹挟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道德说教,留守者的生存孱弱,并非发生于一滩闭环的泥淖中,他们所遭遇的困顿和现实的孱弱,所投射的正是我们每一个赖以生存的环境生态。谁能保证自己的孩子,不会因于自己生存逼仄,而成为被遗忘的留守儿童,谁能保证,在自己慢慢老去的那一天,不会成为困厄下的留守老人呢?孩子,是我们的未来,老人,也是我们的未来。于此,关心今日的留守者,谁说不是在关心我们的未来呢?再者说,一个现代社会文明的建成,从来都是建立在社会不同群体的整体向好。如果留守儿童和老人依然在困顿和不安中,意味着公民权利的短板所在,那么,所谓文明、所谓现代,不过是空想。
  
  一番情理上的疏浚过后,一个很自然的问题是,我们当如何关心这些面临枯寂人生的留守者呢?当然,我们首先需要审视的是,那些被吞噬的枯寂人生悲剧是如何上演的呢?是因为贫困吗?是因为政府帮扶不力吗?是公益介入虚置吗?或许不能否认那些现实的贫困,不力的制度救济以及有心无力的公益,但是,从此前的数起悲剧来看,贫困似乎并不是直接的根源,政府的救济并未缺失,甚至公益也未曾缺席,真正压垮留守儿童和老人最后的希望,竟然是情感上的贫瘠。抚养和帮扶,如果只是停留于物质上的满足,精神上的困顿和情感上的空虚,成为留守者无尽的伤痛。如此说来,有温度和人性的制度救济和公益帮扶,是多么地值得期待。
  
  而就在6月18日,来自一项名为《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2015)》正式发布,根据这份白皮书的结论,与其他相比,留守儿童更需要心灵抚慰,更遑论那些进入迟暮之年、情感敏感的留守老人了。于此而言,来自亲情的陪伴关爱,或是最值得期待的关心,如何实现留守者与至亲最长情的陪伴呢?这依赖于城乡二元体制的打破、均衡的区域发展、更公平的资源分配机制。当为人父母或子女者,不再为生计而远游,或即便远游也能长情陪伴于孩子和老人之侧,让他们能真正地“少有所养,老有所依”,真正分享到社会改革和发展所带来的成果,正如习总书记所言,让他们都能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文/高亚洲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高亚洲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5/06/20/371571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