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了一年一度的高考,近日各个省份就要陆续公布成绩了,于是高考考生们又要面临下一个重要问题——填报志愿。填报志愿不仅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巨大的精力,还关乎考生以后的大学学习需要谨慎重视。然而当下的教育状况反映出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依然存在问题。
当下社会普遍存在泛滥的功利主义,在选专业时也一样。大量的考生在选专业时会一齐涌向“热门”专业而不考虑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所谓的热门专业,是指那些毕业后就业前景好,挣钱比较多因而比较受欢迎、报考人数比较多、分数线也比较高的专业。比如,金融专业一直是近年来的热门专业。由于毕业薪酬一般比较高,发展路径也比较宽,金融专业算是一个短期回报率很高的专业而受到学生的追捧。不管是文科生和理科生都会热衷于金融之类的专业,而这类专业的录取分数一般也会在学校各个专业中处于比较高的水平。
选取热门专业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忽视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而去追捧热门专业。兴趣和特长应该作为选取专业的首要因素。
没有永远的热门,以前的热门现在可能变为冷门,现在的冷门以后可能成为热门。以法学专业为例,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背景下,学法学专业成为热门,学了法学之后可以轻轻松松就进了公检法。但是在当下,有大量法学专业的学生,而且法学人才一般都需要达到硕士或是博士水平才能成为业界的精英人才而得到认可。因此法学专业已经不如之前那样受追捧。人们永远无法对事情的发展做到绝对控制,所以盲目追捧热门专业是不明智的行为。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必然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热门专业再好,没有兴趣就学不到精,是否能做到精通取决于兴趣。大学的学习时光也是很宝贵的,但是现在大学却普遍存在学生不认真学习的现象。除了一部分学生是因为个性懒散或者自控力差等原因,还有一部分大学生表示因为不喜欢自己的专业所以不想学习。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培养专业领域的精英人才,如果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不愿意学习,又怎么可能成为自己专业领域的精英人才呢?这样的结果是浪费了学生的时间,也浪费了教育的资源。
兴趣才应是陪伴你大学学习的伙伴。兴趣是指你会真正坚持并发展的爱好,不是心血来潮的好奇心。高考考生如果没有自己特别的兴趣和特长,对大学的各个专业不是特别了解时就更需要谨慎地选择专业。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想要了解一门专业已经不是什么难事,考生甚至可以通过Mooc等网上公开课的形式了解体验大学的课堂。希望考生们都要认真谨慎地选择专业,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并要决定坚持的专业,对自己的大学学习生活负起责任。
文/李丹妮
来源:红网
作者:李丹妮
编辑:司马清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