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亿元水质预算更毁于态度的“蚁穴”

来源:红网 作者:薛家明 编辑:司马清 2015-06-23 00:01:57
时刻新闻
—分享—

  上周,记者走访各区一年来曾测得劣V类-5水质的河涌发现,尽管白云、天河、越秀等8个区水务部门的2014年公共财政预算资金项目支出超过2.8亿元。但大部分河涌仍免不了水黑、发臭,周边居民怨言不断,有的甚至直言“河涌成了疾病传播的隐患”“只有下大雨水质才会好一点”。(6月22日《新快报》)
  
  看到这则新闻,也许有人会不以为意。毕竟,就治水工程而言,2.8亿只是一笔小钱,很难靠这点钱根治多条河涌的污染问题。更何况,治水是一个长效工程,即使没有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也情有可原。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在2009年至2010年6月底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广州投入486.15亿元进行污水治理和河涌综合整治工程。那时的广州天很蓝、水很清,根本就没有河涌发黑、发臭的问题。显然,此后连年投放巨资,但水质缺连年倒退,出现这样的问题令人难以容忍!
  
  那么,广州的水质何以越治越差呢?尽管,水务部门保持沉默,但总结起来无非是两个原因。一是态度的松懈。“态度决定一切”,事实上广州水质出现倒退,也是在态度上出现问题。比如,早在两个月前,市水务局就公开表示将出台“河长”奖惩制度。但到现在进展如何?该局却一问三不知。显然有这样的态度,污染能根治才是咄咄怪事!二是治污工程打了折扣。治水工程有很多是“看不见的工程”----水下清了多少污,放了多少尾鱼,公众很难倒追。亚运前后水质何以反差如此之差?显然,相关单位在“看不见的工程”上弄虚作假是一个重要原因。
  
  态度的松懈,让有关部门疲于应付;治水工程的特殊性更让承包商有机可乘。这就造成了水污染治理的“越治越差”。只能偶尔借助刮风下雨,“水质才会好一点”。因此,面对水质的倒退,有关部门需要在态度上发力,一是以认真的态度开展“回头看”,查找治水工程的短板,将之补强,并严惩施工单位。二是强化问责,迫使相关方面端正态度。俗话说,“骂的不疼,打的流脓。”同样,对环境治理而言,也是谴责不如问责。试想,看到一个同僚因治水不力被处罚,甚至是乌纱帽不保,其他水务官员能不端正态度,主动作为么?
  
  总之,一句话,水污染治理“越治越差”,亿元预算连年打水漂,归根到底更是态度的堤坝“毁于蚁穴”。唯有端正态度,才能让治污不再是“花拳绣腿”,才能让亚运时的蓝天碧水重回羊城。
  
  文/薛家明

来源:红网

作者:薛家明

编辑:司马清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5/06/23/371662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