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敕封”高考状元唱的是哪出戏?

来源:红网 作者:张越 编辑:夏熊飞 2015-07-27 00:05:23
时刻新闻
—分享—

  7月25日,2015年全国高考状元敕封典礼在山西晋城举行。来自甘肃等7省的10名高考状元身穿状元服,肩批大红花,骑着高头大马进入广场,“康熙皇帝”敕封他们为“第一甲状元赐进士及第”,每人赏“诏书”等物。随后,举行了盛大的状元游街,享用“八八状元大宴席”。(7月26日中国日报网)
  
  这些年,炒作高考状元不但屡禁不止,而且花样不断翻新。今夏的晋城,上演的这台高考状元炒作大戏,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康熙皇帝”登场,颁发“诏书”,“敕封”状元。这一次,高考状元享受的级别确实够高了。
  
  这台大戏倒是热热闹闹,观者到底有几人?报道没有提及。不过,从图片中没有看到“人山人海”的景象,倒是从人们的反应看出,对举办这种所谓高考状元“敕封”典礼非常反感,网友多用“荒唐”、“低俗”、“无聊”和“作秀”等词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这台戏的主办方是何方神圣?不得而知。我们想知道的是,主办方上演这台花样别出的大戏到底要表达什么主题?
  
  高考“状元”取得优异的成绩,理应受到点赞和鼓励。对这个群体,也宜仅仅止于鼓励层面。过多的宣传过重的奖励,无论对他们自身还是对非状元以后的学习和成长都不利。更何况,一些地方,一些组织,借状元炒作达到另外目的,是国家所不允许的。偏偏就有人出“奇招”,请出皇帝来招魂,以颁发“诏书”的形式“敕封”高考状元。如此这般,是歌颂已经废除的科举还是借此上演闹剧而“出名”?
  
  1300年来,状元,是中国历史上最响亮的名字,也是最能刺激感官的名字。多少人“十年寒窗”,“头悬梁、锥刺股”,梦寐以求状元桂冠,通过金榜题名达到“学而优则仕”的人生目的。科举制度有积极的一面,但它的弊端也非常明显。1903年,进士张之洞上书:“科举一日不废,即学校一日不能大兴,士子永远无实在之学问,国家永无救时之人才,中国永远不能进于富强,即永远不能争衡各国。”1905年,科举寿终正寝。
  
  状元回到历史博物馆已经110年,今天仍这样炒作高考状元,可谓用心良苦。今天的高考不同于封建时代的科举,今天的文化多元也远非昔日能比。同时,当今学子的出路不只是“入仕”这一条独木桥。实现人生价值,可谓四通八达。
  
  一些地方与其说是弘扬所谓“状元文化”,不如说是在拉大旗作虎皮。
  
  严格意义上说,各省高考第一名也不算“状元”,就算全国第一名,也只能代表此前的成绩。就算一次考试获得第一名,也不代表所学全部知识就是第一。上大学,乃至大学毕业后,还有很多东西要学。谁能说当下的状元就是永远的状元?君不见,曾名噪一时的“状元”,到头来一无所获。换句话说,今天高考未能取得“状元”的学子,谁又能说他们的明天会黯然失色呢?他们是高考的绝大多数,更应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呵护。
  
  话又说说回来,如果是拉“状元”、借“皇帝”来搭台,唱一出什么什么戏,也只是热闹一阵子而已,并不能到达真正的目的。因为,状元现象本身已经回归历史,很难从中发掘点有用的附加值。“状元”一走,戏一散台,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道水。
  
  总是紧盯着几个状元做文章,做不出什么大文章;围绕几个“状元”、一个“皇帝”来唱戏,观者必然寥寥无几,更不会响起有“雷鸣般的掌声”。这样的闹剧不要也罢。
  
  文/张越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张越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5/07/27/374838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