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门外,看到榜单上没有自己的名字,杨子明心情跌到了谷底。这个中考成绩为608分的“尖子生”遭遇了“高分滑档”。令他难以接受的是,在师大附中录取榜上,竟然出现了535分录取的统配生。“低分能读名校,高分却无好学校上。”在兰州,源于一项涉及全体考生的高中招录政策,让很多中考学子在这个暑假经历了别样的喜与忧。(8月23日《中国青年报》)
兰州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实行高中招录改革,出台降分招录的统配政策,从而确保一些薄弱学校的考生也有机会就读名校。应该说,这是推进教育公平、打造和谐教育的一个得力举措。
薄弱学校由于地理位置、师资力量、生源素质等影响,参加中考的学生想上名高中可谓微乎其微。统配政策一下给薄弱学校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滚滚“政策红利”,这怎不让薄弱学校教师生及家长欢欣鼓舞呢?
几家欢乐几家愁,薄弱学校是喜从天降了,而一些非薄弱学校却满脸愁云了,因为他们的高分学生有可能与名高中无缘。像中考成绩为608分的“尖子生”杨子明,便遭遇“滑铁卢”,他因为统配政策而“高分滑档”,可535分的低分学生却有幸被名高中录取。高低悬殊73分,让人难免会质疑:兰州市的统配政策是否有矫枉过正之嫌呢?
其实,不少地方都实行高中招录的统配政策,有的地方还较为成熟,既让薄弱学校满意,也让非薄弱学校开心,出现了皆大欢喜的可喜局面。稍稍分析兰州市的统配招录政策,步子似乎迈得过大,招录分数悬殊太过明显,有些让人难以接受和承受。
任何公平都是相对的,教育公平也是如此。关爱和照顾薄弱学校,不能以过度牺牲非薄弱学校尤其是重点学校为代价。故而作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来讲,在制定出台相关教育新政时,不妨统筹兼顾,尽量公平合理。为此,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不能闭门造车,应该开门办教育,实行无围墙的管理教育,多问计于民,多倾听来自基层的声音。我们不知道兰州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是否坚持了走群众路线,但从“低分能读名校,高分却无好学校上”这一惨痛现实及社会反映来看,恐怕闭门造车的意味浓了一些。
改革绝不是简单的加减,不是“将东沟的鱼捕捞上来再倒进西沟去”。怎样关爱薄弱学校而不过分伤及无辜,是一道需要教育管理用智慧去求解的难题。
文/钱桂林
来源:红网
作者:钱桂林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