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推动会议,就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安排部署。京津冀协同发展明确三省市定位,以“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为骨架,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8月24日《人民日报》)
早在2011年国家发改委就开始启动首都经济圈的规划和编制工作,然而实质性进展却较为缓慢。直到习近平去年2月26日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才开始驶入携手共进的快车道。此番三省市明确定位的出炉,切实吹响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号角。再美的蓝图也需一以贯之的执行力,而协同发展亦呼唤着每个成员都应保有“大局意识”。
抛却“一亩三分地”的定势思维是达成京津冀协同发展共识的前提。京津冀一体化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少不了局部为整体做出适当的牺牲,如果三地各自盘算“小九九”,京津冀经济结构调整就难以迈出实质性步子。必须明确首要任务,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三省市都应站在全局的角度,牢牢抓住这一战略核心的牛鼻子。
借着北京“腾笼换鸟”的契机,力争实现天津、河北经济转型的“凤凰涅磐”。此次各自发展定位的明晰化,本质是在卸掉北京“大城市病”的包袱、进一步强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然而任何事物并非绝对,对于北京可能是负担,而对津冀而言则可能是不可多得的“香饽饽”。当然必须避免劣质资源“以邻为壑”的处理方式,在京的粗放型、污染型项目企业必须就地解决。而作为最弱的一环,河北要抓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契机,争取做到淘汰落后产能、迎娶京城“白富美”,搭乘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快车,促进经济快速转型、力争实现弯道超车。
拿好剧本唱好戏,扮演好各自的角色。想唱好京津冀一体化这出好戏,都必须抛弃“戏霸”的冲动,该亮相的时候亮相,该出彩的时候出彩,该当背景的时候做好衬托。如“四大功能区”,中部核心功能区要撑得住主角的气场,东部滨海发展区、南部功能拓展区亦要展现出配角的光彩,西北部生态涵养区看似有些跑龙套,其实不然,虽然在产业格局上并无主角光环,但却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却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其实京津冀一体化,没有绝对的好角色或鸡肋角色,都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少了任何一方的倾情付出都会大打折扣。
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然在路上,其巧妙之处在于打破了行政区划的限制,而身处其中的京津冀三地需要时刻明白各自扮演的角色,莫要舍不得“瓶瓶罐罐”,真正为长远计、为子孙计,舍小家、顾大家,一步一个脚印儿,不徐不疾地实现京津冀一体化。
文/苏小北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苏小北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