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中国证监会网站获悉,广东已决定率先全国,从广州开始试点推动开展中小学金融理财知识教育试点工作,这意味着广东首创“普及金融理财知识将从中小学生抓起”。据悉,广州市已有36所中小学将在今年9月份秋季开学时正式试点开设金融理财知识教育地方课程,参加学生将近一万人。广东证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是该局创新辖区投资者教育工作的全新尝试,将做好试点后续协调工作,争取尽快将此课程推广到广东全省。(8月26日新华网)
财商是人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中的生存能力,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加入财商教育,可以起到增强学生在经济社会中生存发展能力的作用。财商教育包括财富教育、理财教育等部分,可以让孩子逐渐建立对金钱、财富、成本、效益、储蓄、投资等概念的正确认识。美国最为有名的财商教育专家罗伯特·清崎还认为,长期以来,只有富裕家庭的子女才能通过父母言传身教获得财商教育,相比之下,很多穷人家庭的孩子却不懂得如何理财,固守错误的财富观念,这使得富人掌握了知识、税收、债务、风险、回报五方面“不公平的优势”,某种程度上使得贫富差距被进一步加大,社会流动陷于停滞。
财商教育很重要,但如何开展面向孩子的财商教育,就显得更为关键。近几年来,有多个版本的财商教育主题图书成为畅销书,国内不少家庭为了提高孩子的理财能力,依照这些图书的指引开展亲子理财教育探索,还有一些地方的学校也尝试推出类似的课程。这些探索和尝试都取得了一定成果,却也暴露出同样的问题:将理财教育等同于金钱教育,让孩子感觉到“金钱可以买到任何服务”、“有钱的人最大,想怎么样就可以怎么样”。一些家长为了培养孩子建立金钱、消费的概念,经常带孩子出没购物场所或陪同孩子上电商网站购物,却让孩子对“血拼”产生了浓厚兴趣,花钱大手大脚,毫无节制,这样的理财教育及训练毫无疑问是失败的。
财商教育特别是理财教育,不应当仅仅等同于金钱教育,或是理财知识、常识的教育,而应当自始至终包涵对金融风险的提示,要避免工具式的理财教育,仅仅教会了孩子如何有节制的花钱、如何投资,却不懂得对风险抱以敬畏、不懂得对劳动给予尊重。
理财教育面向孩童,最低年龄对象甚至可能只有几岁,因而在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中,必须严格遵循教育规律和孩童年龄心理特征,分层次,将培养重点确立为引导孩子学会管好自己的压岁钱、零用钱,学会储蓄,学会建立理财计划,学会自己买东西,学会节制消费。开展理财教育,需要做好精心准备,要从孩童的认知特点和水平出发,对一些很可能会被提出的疑问设置有针对性的答疑阐述。
课程设计还应在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的指引下,鼓励孩子学会掌控物质消费和金钱花费的欲望,更善于延迟满足,必须避免急功近利,过早过于急迫的将股票、基金等投资方式一股脑儿“塞”给孩子。笔者以为,广东省启动的金融理财知识教育地方课程试点,授课教师应当具备金融学专业学历背景、金融投资实操经验,还需对教育心理学有起码的把握。
应当警惕这门课程的设计单位及一些学校为了加快推进课程,强制或半强制的要求学生及其家人到金融机构(增加)开通借记卡、信用卡账户及(增加)购买股票、保险、基金等金融产品——笔者以为,广东证监局、教育厅及广州市有关部门应当完善金融理财知识教育地方课程的管理规定,严禁基层主管部门、校方、金融机构任何形式的摊派行为。为避免金融理财知识教育地方课程的课程设计、课堂教学及相关实践发生方向性错误,主管部门还应邀请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及国内外的理财教育专业机构专家与试点学校的学生家长代表,评估教材编制质量,审核这门课程授课教师资质,现场观摩教学,评估教材编制质量。
文/郑渝川
来源:红网
作者:郑渝川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