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化名)是上海市一所小学的数学老师兼班主任,这些年来她一直恪守“绝不收礼、绝不收费”的原则。教师节来临,她觉得特别累,“家长会变着法子送礼,我还得想办法把礼还回去”。为了躲避家长送礼,她故意穿了无兜的衣服,“这真的是无奈之举,有的家长来接孩子的时候,硬往你口袋里塞卡,人一多,你又分不清楚人,还得躲来躲去,很是狼狈,所以我干脆就穿个无兜的衣服。”(9月10日《新闻晨报》)
“绝不收礼、绝不收费”,朱敏把拒绝收礼作为老师的一个底线,这种职业操守颇值得称道。但是,诚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面对“越来越防不胜防”的送礼方法,仅凭一件无兜的衣服显然是抵挡不住的。朱敏老师的做法告诉我们,破旧俗,刹歪风,树正气,既要洁身自好,更不能把送礼者当笨蛋,需要打出一套强力的组合拳来应对。
条条大路通罗马,送礼亦是如此。考虑到方便、隐蔽等因素,送礼者会绞尽脑汁变换送礼的方法。比如,有些家长会发短信,“我把教师节礼物放在孩子的书包里了,麻烦您拿一下”;有些家长使用微信发送网络红包;有些家长通过给手机话费充值;有些家长表面送一张贺卡,其实里面夹了购物卡;还有些家长会采取快递或是直接把礼品放在门卫室的方式,“家长可能觉得这种方式比较隐蔽,而且老师难以拒绝”等等,家长的送礼手段的确高明得很。
一般情况下,当面送礼的容易拒收,但邮寄过来的或没躲过去的如何谢绝?如果简单地交给学生带回去,既会扩散知情面,也让学生过早接触这种坏风气。朱敏老师的做法具有借鉴意义,她通常是自己把收到的礼品快递回学生家里,如果有些家长再换个方法送过来,她就再次寄回,如此往返几次家长方才罢休。确实,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只要认真到底,不折不扣,一以贯之,自然也就没了拒礼的苦恼。
看来,固守底线是最有效的拒绝。这说明,拒绝收礼并不是技巧问题,而是态度问题,靠的是一股决不松懈的恒心韧劲,锲而不舍,铁面铮铮,不讲情面,这样做,家长也能够理解和支持。实际上,有些家长之所以还要坚持一下,表现出送礼的执着与真诚,也是一种无奈的试探,故意做给老师看的,他们害怕老师不收礼只是出于礼节性的推辞,并不是真心不收,因而才执意一定要送的。
说到底,家长挖空心思给老师送礼,表面上是表达感谢和敬意,实质上还是彼此缺乏互信,心里不托底,别人家长都送自己不送,孩子肯定会受到不利的影响,担心孩子会吃亏。送总比不送好,图个心安,送才是聪明之举。其实,老师对家长送礼也很纠结,心情很紧张,他们并不看重教师节的礼物,真正需要的是能与家长建立起真诚的互信。
不把送礼者当笨蛋,相关监管工作的“聪明”之处应该体现在把握规律,与时俱进,预先防范,随机应变,跟踪到位,不留死角,保持高压,坚决查处,并精心培植“收礼可耻,拒礼光荣”的价值理念和社会文化环境,而不是仅仅出台了一套法规制度,采取了一些防范措施,就万事大吉了。更不能坐等群众上门举报,搞“民不举官不纠”那一套。
文/徐云鹏
来源:红网
作者:徐云鹏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