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医务人员的朋友圈里疯传一组照片:一个9岁小女孩躺在手术椅上,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医生屈铁军跪地为她进行手术。照片引起网友一片点赞,称这是“最美的姿势”。屈医生说,患儿手术区域大约5毫米,且在腭侧拐弯的地方,平常手术用的显微镜照不到,医生眼睛要和孩子的牙齿保持平行状态,只能采用卧姿或跪姿。(9月27日《华商报》)
人们不由自主会想到的是,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心脏外科副主任医师石卓,因为在手术室里哄小病人的温馨照片,在微博、朋友圈被大量转发。“社会正能量”、“医者仁心”等夸奖扑面而来,甚至不少女网友还留言“打听”这位“很有爱”的石医生有没有结婚……这两个不同医院医生,引起网友们的点赞,其实反映了人们对医患关系的焦虑与期待。
人们用“最美的姿势”,点赞40多分钟跪地手术的屈医生,是对医生手术成功的最好肯定;用“很有爱”评价在手术室里哄小病人的石医生,是对医生情感的最现实描写。这两个医生,在不同时间,用不同肢体语言,传达了人们最想看到也最需要的一种情感:爱。虽然人们对医生工作时的状态及其职业特点,还不能完全认识和理解,但爱是相通的,爱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有爱的医生,不论使用怎样的姿势为病人诊治,都应该是能够被理解的。
对屈医生“最美的姿势”,有一位同行网友说,屈大夫这样做没什么,更奇葩更难受的体位都摆过。屈医生说,考虑到全麻对小女孩不安全,手术时采用的是局部麻醉,可能有点疼,但小女孩非常乖巧听话,没有喊痛,一直安静地配合手术操作。等到手术终于完成,自己起来一看,小女孩满脸都是泪。“那一刻,我的心里满是心疼。”自己的儿子和小女孩年龄差不多,她就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这真实地传达了屈医生40多分钟跪地手术的原因:有爱。
人们常说,劳动产生美。但并不是什么人的劳动都很美。一方面,劳动有技术上的要求,即对专业的理解与把握;只有技术精湛、能够熟练处理所从事的工作,各种应对特殊需求的劳动姿势,才是很美的。另一方面,与精湛技术相匹配的,是劳动者的人品。只有专业性知识,工作时却缺乏敬业、友善、助人的心态,劳动的姿势看上去很美,也可能会掺杂了作秀的表演,最终难以获得最好的评价。
评价医生,应该还原一种理性、客观、公正的层面。过分点赞,会让一些医生的行为“被绑架”,即似乎不用跪姿手术的医生就会被打上不美、不敬业的印记,这是不公平不准确的;过分看重医生的姿势,看不到姿势所呈现的医生品格,会陷入一种手术姿势的认识怪圈。手术,是一种专业技术性劳动。既然是劳动,也会与企业一样产生次品。在医患双方认识不一致的时候,应尊重专家评价、认定,化解双方纠缠。把问题归结为医患矛盾,或用有色眼镜看某一方,都是不尽科学、公正的。
文/卞广春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卞广春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