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爱心助学须打通“最后一公里”

来源:红网 作者:张璐 编辑:夏熊飞 2015-10-02 00:01:56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这个开学季,有很多大学生反映说,他们的学校在评定助学金时,要求贫困生上台演讲“比穷”,然后再由班级或同系同学进行票选,学校会根据得票高低来划定贫困生等级,进而相应匹配助学金。但是,好多真正的贫困生因为惧怕上台演讲,而放弃了申请助学金的机会;也有大学生在演讲后嚎啕大哭,认为被揭了伤疤,从此“低人一等”;此外,也有少数学生为当选贫困生拉票而引发矛盾。(9月29日《中国青年报》)
  
  这样的新闻绝非个案,2013年沈阳大学要求申请贫困助学金的学生进行“比穷演讲”的事件引发了社会热议。多数人都认为,大学生虽然拿到了助学金却伤害了自尊心。而学校此举无非就是减轻工作负担并且试图把这种方式常态化,在大量的助学金和受助学生群体面前,同时也为了避免“暗箱操作”的臆测而选择的方式,虽说学校要“创新”工作方式、提升工作效率这无可厚非,但是好心并不一定能成好事,不能为了给自己省事而给学生增添烦恼,特别是面对自卑与自尊并存的贫困学生,这种方式虽然具备了“表面上”的公平,但实际上却是冰冷冷的红线,令很多学生望而却步。
  
  应该说,考入大学,对这些贫困学生而言已经证明他们足够努力,同学之间也已经处于同等地位,此时只需家庭情况证明就能得到国家助学金完成学业,本来仅仅是助学性质的爱心,却被与心理素质、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一定的人缘绑在一起,当你“能说”“家贫”“心理素质好”“表达能力强”才能拿到助学金,而对这些学生而言,可能心理素质最为缺乏,试想,又有谁愿意当众讲述自己家境的贫困、生活的艰辛呢?
  
  助学金设立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家庭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有尊严地完成学业,改变命运,而演讲拉选票得奖学金这种方式无疑将学生或许并不愿提起的家庭隐私公开“示众”,这无疑是严重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因此很多或许真正贫困的学生不愿走向讲台,而那些最终获得助学金的同学并不一定是最需要帮扶的一位,这样看似公开的“选择”实则掩盖了巨大的不公平。当“尊严”与“公平”的初衷在一次次的登台演讲中无所适从,那么又何谈国家设立助学金的根本意义呢?
  
  贫穷不是耻辱,尊严和责任的缺失却是人生的奇耻大辱。这是一个并不难懂的道理,爱心助学的接力棒传到最后一棒,却因为这样的评选方式让很多学生与爱心失之交臂,这既没有达成国家助学护才的心愿,也让很多学生感受到规则的冰冷。助学金的设立是好的出发点,但更希望也能善始善终,真正做到把助学金用到该用的地方,发挥其应该发挥的作用。高校在实施过程中,除了助学金“有形”帮扶金的准确到场,更不能让“无形”尊重感缺位。
  
  文/张璐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张璐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5/10/02/3806583.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