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近日,广东财经大学大二学生虐猫事件引爆网络。据调查,虐猫爱好者主要通过QQ群来分享虐猫视频,其虐杀群等级森严,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及核心虐杀群。成员要交一部虐杀视频才可进入初级群,此后按杀猫数量不断升级。(10月14日《新京报》)
“当事学生的QQ用户在群里用照片直播的形式,将一只小黄猫锯掉四肢,并砍下了脑袋,现场鲜血淋漓,并自称‘今天的作品叫做猫彘’。”一篇报道看得触目惊心,因为不敢相信这世上竟有如此变态的嗜好和残忍的行径。但在震惊的同时,笔者注意到报道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名词——QQ群:“据身边同学爆料此人事后依然在QQ虐杀动物群和他人谋划虐杀动物。”“遭遇网络曝光后,这些虐猫爱好者已经重新建立了新的虐猫群。”
在此次血腥的虐猫事件中,QQ群成了其中最为关键的推手,虐猫者通过QQ群找到了拥有共同爱好的群体,毕竟有这种爱好的群体在现实中是很不容易找到的。同时这些QQ群也成为他们展示虐猫成果分享变态喜悦的平台,进一步鼓励了他们虐猫的残忍行为,甚至造成一种可怕的成就感:杀猫的数量越多,虐猫的手段越狠,在这个群里地位就越高越受人尊敬。这是多么扭曲的价值观。但在这个群里,没有人觉得奇怪,因为他们所处的这个群体,本身就是不正常的。精神病人不会觉得他们的病友不正常,他们只会觉得正常人不正常。“虐猫QQ群”这个匿名群体的存在,把一些人内心的扭曲和晦暗无限放大,使他们脱离了现实社会中的道德制约,肆意地宣泄人性中原始本能的冲动。
如同贴吧、论坛等网络社区一样,QQ群,本身只是一个把有共同爱好共同需求的人们联系起来的纽带。在QQ群上,人们可以交流工作、沟通思想、分享信息,此时它是一个非常好用的工具。但当QQ群被不法分子或不怀好意的人利用,它的破坏力也是相当可怕的。不久前,广东省公安局破获一系列网上买卖银行卡从事犯罪活动的刑事案件,其中的犯罪分子就是利用QQ群来买卖身份证和银行卡。其他诸多违法活动,如诈骗、卖淫、拐卖等等,也大多借助QQ群来沟通买方与卖方。
另有一种QQ群,以“虐猫QQ群”为代表,它们把一些具有残忍爱好和邪恶思想的个人联系起来,这些个人在现实社会中,由于周围正义力量的压制,只能掩藏内心的冲动,但当他们通过QQ群找到了众多同类,就凝聚成一股可怕的力量,从而对社会造成极大危害。某种程度上说,部分QQ群的存在,为违法犯罪提供了便捷的联络工具和活动场所,成为滋生犯罪和纵容邪恶的温床。
谴责QQ群的危害,并不意味着笔者想要呼吁限制QQ群这种网络功能,这不仅不具备可行性而且也无实际意义,限制了QQ群,会有微信群等等一大堆别的群。笔者真正想要强调的,是我们,尤其是网络监管者,能不能在确保网络便捷性的同时,多关注网络犯罪和网络暴力。发现有疑似群体,普通网民应该立刻收集证据并举报,而监管者则要监视有可疑迹象的QQ群,一旦发现,不仅要取缔该群,还要限制该群活跃人员的其他权利,防止其在一个QQ群关闭以后转而去建立更多类似的QQ群。
睁大眼睛,提高警惕,让“虐猫QQ群”这种邪恶的群体在网络上不再有藏身之地。
文/杨平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杨平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