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关注就是撕叉,围观一地鸡毛

来源:红网 作者:刘孙恒 编辑:夏熊飞 2015-10-15 00:02:34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突然感觉,今天的社会舆论场似乎踩到了历史的某个韵脚——马克·吐温曾说:“历史不会重复自己,但会押韵。”
  
  我依稀记得“最牛团长夫妇”,原因是高中政治老师在讲课时曾以此为例,说只要被网民冠以“史上”、“最牛”等褒词贬用的字眼,他/她就会倒霉。对此我深表认同。到了大学,我更是坚信“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因为事实也的确如此。关注和围观之下,孙志刚以他个人的不幸终结了粗暴的收容制度,“我爸是李刚”成为笑话;杭州“70码”只能去骗鬼……纵使对某事的结论不能一致,我们也能在争辩中凝聚价值、取得进步。
  
  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我动摇了。我开始觉得关注不再是力量,围观难以改变什么,且愈加生出一种“关注就是撕叉,围观一地鸡毛”的极端认知。正如曹林老师日前在《世上本有真相,调查者多了反而没有了真相》一文中所说,“一个强烈的感受是,有些事情,本来是有真相的,可调查者多了,反而没有真相了。有些事情,本来是非很明白,可经微博这么一搅和,是非曲直变得非常模糊。”
  
  当下,最冲击人眼球的无疑是“新闻反转剧”。就拿国庆前后来说,“女大学生自称扶人反遭讹诈”一事、“河南游客日照吃海鲜被殴”一事、“中国老太日本碰瓷”一事,分分钟让人生出“不客观、不真实、不公正、不全面”已是新闻报道“新常态”的错觉。最典型的显然是“水军”和“公知”之战。就个人而言,一直以来对“水军”和“公知”的认识并不深,后来特意加了一些被称作“水军”和“公知”的人的微博,闲暇之时瞅瞅他们的动态,但却更加纳闷:可能素未谋面,生活中也没交集,只是在一社交平台上就一事发表不同的观点而已,何以感觉彼此是天敌?最让人无语的是缺乏逻辑、违背常识的言论常常粉墨登场。“你跟他讲道理,他跟你耍流氓”,有些甚至登上“大雅之堂”。如“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别让李嘉诚跑了”、“黄晓明pk屠呦呦:一生的努力不敌一场秀”等。凡此种种,让本就喧嚣的舆论场更加沸腾,以致于彻底失真,只瞧见一群乌合之众跟打了鸡血似的叫嚷着。
  
  不断的反转中,激烈的争论中,人们都找到了自己“最舒服的姿势”,但似乎忘却去捍卫底线、凝聚共识、助力社会进步。于是,事情开始沦为一地鸡毛,真与假已不重要,个人分贝大才是王道,从而也就导致舆论空间时常演变为农贸市场,在自家一亩三分地上,各人发出自己的声音、释放自己的味道,不管是卖菜的还是卖肉的,都自认为很好听、很香。缘何如此?曹林老师说有媒体调查失真的情形,有人们惯性联想的缘故,有社会浮躁的大背景,有权力陷入“塔西佗陷进”的尴尬,等等。但确凿地是,无论何种缘由,任由此番无聊的关注和无序的围观发展下去,只会导致事情的真相渐行渐远,信任会被稀释,人们会更加的焦虑和浮躁。而网络空间作为现实社会的延伸,或者说作为整个社会的一部分,一旦其开始病变,也势必会导致整个社会的运行成本提升,阻碍和谐社会的构建。万一产生癌变,更会危及整个社会的肌体健康。
  
  我们当然可以视这为转型期社会的阵痛,但我们是否也该为减轻疼痛、较少代价而努力?尤其是在“历史押韵”若影若现的情形下,是不是更该深思?又想起那句话:“中国,请停下你飞奔的脚步……慢点走,让每一个生命都有自由和尊严,每一个人都不被‘时代’抛下,每一个人都顺利平安地抵达终点。”我也觉得这些年我们走的太快,以致于今天忘记为何出发。就拿火热的“互联网+”来说,移动互联网的到来,“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政策东风,使得每个人都想找到自己的风口,成为那头被吹上天的猪。但问题是,浸淫于互联网中的人们,似乎连真正的“互联网思维”都没牢记于心——“求真、开放、平等、协作、分享”是其基本精神,“自由平等、随心所欲但不作恶”是其原始姿态。那么,我们有么?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十字当口,我们的确需要静静,想想为何出发。
  
  文/刘孙恒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刘孙恒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5/10/15/381392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