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校靠改名奔一流是舍本逐末

来源:红网 作者:巴桂茹 编辑:刘艳秋 2016-01-23 00:09:12
时刻新闻
—分享—
  一所地市级学院改名能引发多大效应?影响力绝对超出了人们的想象。近日,争议不断的泸州医学院于2015年6月改名为四川医科大学后,又挂上了“西南医科大学”的牌子,却再度遭到相关人士反对。由此,引发了舆论和媒体对大学更名现象的持续关注。
  
  据报道,近年来,泸州医学院确实发展很快,但其办学实力和影响力,尚不足以代表四川省、更没有支撑起西南地区医学教学的能力和水平。因此,有专家向教育部建言,更名为“泸州医科大学”或“川南医科大学”更为恰当。然而,这样的结果想必是泸州医学院难以接受的,他们唯恐地域范围窄的校名将其锁定在“地市级”大学的定位上,不利于其未来发展。
  
  其实,这样的担心也许有些多余。在国外,很多知名大学都是用当地地名、城市甚至个人的名字命名的,却丝毫没有降低其影响力和美誉度。如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从建校伊始就一直使用“麻省”与“学院”的称呼,但其在专业领域的开拓创新和对人文精神的不断追索,却使它在世界乃至人类文明史上保有重要地位。
  
  然而,在国内,高校改名热却一直高烧不退。据媒体盘点,过去20年,我国有一半高校在名字上动过刀,仅2008年至2013年5年里,全国就有257所高校更名。更名规律不外乎在地理上搞圈地扩张,向更大地域靠拢;在专业上追求高大全,摆脱传统行业形象;在后缀级别上,追求级别晋升。更名热高烧不退,一方面与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猛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却是其背后实实在在的“甜头”在作祟。
  
  对此,人民日报评论说:“改名的背后,是功利心在蠢蠢欲动。”此话可谓一语中的,高校一旦改名成功,不但能带来生源、学科扩容,在高校名录的排位上升、政策倾斜资金支持增加等多项利好,甚至连校领导的级别都会随之晋升。好处如此之多,就难怪那么多高校对此前赴后继、趋之若鹜了。
  
  然而,靠改名终究改不出一流大学。改名成功能使学校发展走些捷径,却终究作用有限。当前,我国大学建设的主要问题不是名字不够高大上,而是不能较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方面不如人意。因此,评价一所学校好不好的关键指标不是名头有多响亮,而是是否能培养造就一批在各自领域有所成就、能够破解发展难题、提供可持续发展专业方案的一流人才。这样的目标,是改多少次名字都难以达到的。
  
  因此,终日把心思用在改名谋利上,不如把精力放在改进校风学风、促进科研进步、提高教学质量上。改名不是目的,发展才是根本。舍弃了发展实力,而热衷名头响亮,对创建一流大学而言,真的是舍本逐末,其结果令人忧心。
  
  文/巴桂茹

来源:红网

作者:巴桂茹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6/01/23/389505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