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在牌桌上过年”不必过度担忧

来源:红网 作者:郑渝川 编辑:夏熊飞 2016-02-15 00:03:57
时刻新闻
—分享—
  春季期间,安徽省的一些农村青年向记者反映,过年亲朋好友聚会都会摆上牌局,有人甚至将一年的辛苦钱输了个精光。记者走访了解到,不少农村回乡青年,出去打工没一两年,手里刚有了一笔属于自己的存款,过年期间打牌输赢在五六千元的非常普遍,甚至很多人还输掉了数万元,需要向父母手里借钱做路费。据悉,因为农村春节没有其他消磨时间的方式,赌博成为农村青年相互攀比的最直接方式。(2月14日新华网)
  
  挣钱如抽丝,输钱如山倒,攒了一年的辛苦钱,在牌桌上就白花花地流了出去,确实不应该。非但如此,很多人在与亲友、同乡打牌的牌桌上即便能赢来钱,这样的钱因为来得太容易,通常要么用来胡吃海喝,要么就是大手大脚购置本不需要的大宗商品,很难把钱攒起来。
  
  过年亲朋好友聚会的牌局,会让打牌者个人积蓄竞相加速消耗。过年打牌,输钱的是多数,心里难免还很不平顺,一年开头,手气就这样糟,要是路费还得向父母借,再也没有比这更灰头土脸的了。赢了钱的少数人,大手大脚把钱又给散出去了,说不定还会“每逢佳节胖三斤”,回去上班后会遭工友、邻居们嘲笑一番。
  
  通常,在过年牌局上输掉最多钱的,除了有钱的老板,就是刚刚有了打工经历、手里有点小钱的年轻人。就年轻人来说,去年、前年的春节说不定还是学生身份,还得眼巴巴望着父母和其他长辈给压岁钱,买点鞭炮、充点手机费都不容易,现在自己有了工资,要显得自己很“成熟”,打牌成为一种选择——这种装成熟的装法,其实就是最不成熟的,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只要年轻人不至于通过过年牌局,养成难以自控的牌瘾、赌瘾,一两次过年期间的真金白银损失,相反会促成其摒弃幼稚念想,更加注重管理个人和家庭财务。
  
  事实上,农村青年一旦开启打工经历,很快就会面临在老家买房甚至打工地买房、城市居住生活的高生活成本等多方面财务压力,绝大多数人不可能年复一年在春节直奔牌桌,逞一时之快,输掉自己生活的希望。说到底,等到他们为人父为人母时,哭闹的孩子就会占去他们返乡期间的主要精力;就算没结婚的,也得花时间应付催婚的亲戚啊。
  
  因此,笔者认为,农村回乡青年过年期间以打牌等方式,较为随意的支配个人打工积累收入,这种行为本身值得重视,却无需过度担忧。
  
  真正需要重视的问题是,如何有效增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供给能力。农村返乡青年之所以会选择以打牌来消磨过年时光,总的来说,是因为而今变得够闲,人们很难找到消遣方式。
  
  过去的春节习俗近年来渐趋废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年味变淡),购置年货而今也不需要付出过去商品短缺时代的时间成本,农村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覆盖并不完善。一些建设了农家书屋、农村文化站等文化设施的乡村,相关设施过年期间还要放假;基层县城、乡镇按照传统方式组织的庙会、商品特卖活动等节庆活动形式,也被年轻人认为是老土落伍。这种情况下,包括很多认为打牌“不好”、也“没啥意思”的年轻人,最终也只能通过打牌来“熬过去”。如果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覆盖足够完善,能够定期举办满足不同年龄农村人口文化需求、参与需求的文化活动,能够让有点文艺小才华、艺术小情调的年轻人获得公开表现的空间和机会,相信牌桌上是留不住年轻人的。
  
  文/郑渝川

来源:红网

作者:郑渝川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6/02/15/390882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