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假如官员的“公款理财”赚了钱

来源:红网 作者:余祖欣 编辑:夏熊飞 2016-02-15 00:03:27
时刻新闻
—分享—
  2014年11月,湖北省委第二巡视组到武汉市青山区巡视时发现,青山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高玉奇在任青山区建设局局长时擅自动用基建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并造成巨额亏损。(2月14日中国青年网)
  
  本以为能够父子联手来个“一石三鸟”,没成想一路与“熊”为伴,直至亏损近700万元时,自诩善于理财的高玉奇也彻底断了黄粱美梦。与不少糟践了公款的官员一样,高玉奇也可谓“机关算尽太聪明”,从挪用到亏损后弥补,各类违法违规手段用得顺畅无比,若不是造出巨大的公款缺口,其行径败露只怕也要延以时日,甚至叫人不禁遐想:假如赚了钱,结局如何?
  
  不难看出,高玉奇在任职建设局局长时,能够轻易动用两千万公款,总揽财务大权,其背后决然不是个人问题。与不少案例一样,一笔巨款“失踪”,却始终不曾被发现,仿佛公款真成了私人的俎上鱼肉,仅挂了个空睡账面的名头。2015年10月,北京市纪委就曾披露一起挪用公款案件,某工会主席竟在4年间挪用400余万公款用于美容,与之相较,高玉奇的“公款理财”损失同样令人心寒,而背后监管的缺失,则是令人心惊。
  
  习近平曾告诫,“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巨款理财,岂能心安?高玉奇从动下歪念到事后补救,其中签订合同、挪用款项等等环节竟然被“一路放行”,财务管理审核俨然成了“空架子”,财政、纪检等部门,更是没能第一时间发现并处理,当时已然问题成堆的高玉奇,还得到了“带病提拔”,离任审计被其轻易蒙混过关,直至亏损坐实,为时晚矣。
  
  四年时长、多个部门、高额公款,如此大事决然不该怠慢,在如此众多的漏洞之下,如何期盼能将权力关进笼子?亏了钱惹了祸,但若是赚了钱、填了坑,各式造假“台账”一应俱全,儿子喜获“好处费”,个人升迁顺畅、权钱皆得,最终结局只怕有所反转。毋庸讳言,对这位爱子心切的官员来说,各式贪腐勾当迟早也要败露,但其挪用公款后的查处,绝不应该与其理财亏损成绝对正比关系。倘若“一把手”始终说一不二,各式监督形同虚设,案件查处非要等到既成事实摆上案桌,届时公款损失还在其次,只怕政府公信力与民意民心也要折损三分。
  
  “将权力关进制度笼子”不是一句空话,“笼子”不仅要有,而且要够大,万万不能走个形式和过场,靠嘴上说、纸上画建个“模型”。从公款的闲置起,到公款管理的透明度、监管力度,缺乏一股有效力量予以制约,自然就大大提高了被“有心人”挪用的风险,甚至像此案例一般造成“盈利即可能免罚”的后果;于此同时,组织部门、纪检部门、审计部门,对于官员的日常监督和提拔任用只看人、不看病,离任审计“虚晃一枪”,如此反倒助长了此类官员的贪腐气焰。
  
  诚然,猛药去疴、重典治乱,反腐大事不容丝毫怠慢,对于高玉奇此类有心违纪的官员更不能任其打通各类渠道,成为纵享公权公款的“硕鼠”,一起案例夹杂了众多复杂因素,但归根结底要有监管良效,首当其冲还是执行力与实效性的问题。挪用公款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完善监管、强化问责的方式方法也多,有所欠缺的,恰是敢管、实管。在挪用公款的问题上,理应形成一种“事前”机制,但凡伸了手便能及时惩处,将收益或亏损放在次要地位,如此便也不会涉及亏损或盈利的问题,更不可能造成官员依赖于“概率”。
  
  公款理财,理应严惩,只盼制约权力的笼子能大一些、牢固些,让官员无力挪用、动手即亡,切莫留些悬念,叫人担忧盈亏多少。
  
  文/余祖欣

来源:红网

作者:余祖欣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6/02/15/3908900.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